(班达亚齐26日讯)2004年12月26日,圣诞节之后的节礼日(Boxing Day),印度洋发生里特制9.1级大地震,掀起17.4公尺高的海啸,扑向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及其他8国,夺走超过23万条性命。周四,这场大天灾届满15周年。
路透社报导,15年前,因缺乏海啸预警,民众未能及早疏散而丧命。灾难后,28国用了超过4亿美元(16亿3000万令吉),打造由101个海平面水平仪、148个地震仪及9个浮标组成的预警系统。
“印度洋海啸预警和缓解系统”在2013年启用。系统负责人锡利瓦沙称:“印度洋地区比起2004年,在因应海啸威胁上安全得多。”但他说,缺乏足够海啸浮标等其他侦测设备、即时资料共享能力,又难以维护海啸侦测系统,仍是最大的障碍。
海啸预警和缓解系统的重点,现在放在社区准备度上,包括执行例行演习。而社区的应对准备依赖前线支援。49岁的海啸幸存者阿里夫,当年失去妻子、3名儿子和另外20名亲戚,现任亚齐省的减灾机构任无线电通讯技术员。
他强调,有必要做最坏打算,“我们需要提供资讯给社区,类似天灾如果再度发生,才能将伤亡降至最低”。
印尼北部的亚齐省,是当年受创最严重地区,共有12万8858人丧命,3万7087人仍失踪。
危险区重建家园
不过,阿里夫的遭遇,揭示另一问题。他所住的班达亚齐,迄今仍受海啸和水浸等威胁,当局却容许民众重建家园。
阿里夫在避难所住了6年,因负担不起,只能在距离岸边500公尺重建新居。官员和专家指,因执法不严,政府缺乏资源重新安置居民,亦有人拒绝放弃沿海生活和生计;当局曾考虑沿岸2公里范围禁止兴建建筑物,但因受社区反对搁置。
泰国也是海啸重灾区,南部攀牙府的沿海村庄达瓜巴,当年丧失超过半数的人口,如今海啸预警塔每周播放一次国歌,作为预防恶梦重演测试的一环。
“预警塔不应该只被用来警告海啸。”村长巴允说:“它的目的应该更广泛,这样才物有所值,更重要的是,社区民众才能对它更有信心。”
达瓜巴的一处墓园内,有340位无名罹难者。攀牙府警局内仍留有一货柜,里面装满他们的私人物品。警方希望这些遗物能帮助辨别遗体身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安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