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日讯)一篇由中国学者提出的论文倡议,构建由中国、台湾、香港等9个经济体组成“华夏共同体”,并建议北京当局必须果断、主动争取与这些国家形成经贸一体化。
财新网报导,这篇题为《一体两翼、三足鼎立:贸易新常态、治理新框架、开放新战略》的论文,是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鞠建东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魏尚进领衔提出。
他们主张,以华夏共同体为“一体”,一带一路为“两翼”,谋求华夏共同体、欧盟、北美自贸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三足鼎立”,力促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对外开放做出新一轮努力。
该论文提出的华夏共同体成员,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蒙古、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等9个经济体;并认为华夏共同体不失为迈出东亚一体化进程第一步的可行方案。
鞠指出,第一步关键是要在东亚形成一个深度的、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一旦建成,华夏共同体将占全球GDP的14.5%,占全球贸易的22.6%。
鞠认为,在当前中国周边政经形势复杂化的背景下,北京与周边乃至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原因是不进则退,包括新加坡、越南都有脱离中国向其他国家走的倾向,中国与港台的经贸关系近年也有趋缓态势,台湾考虑“南进”,中国与香港关系遭遇些许挫折。
他指出,明后年台湾、香港等问题,一件接一件来,中国需果断、主动争取与这些国家的经贸一体化态势。
缺政治互信 排除日本
鞠指出,中国与台湾、香港、新加坡及韩国之间已有商贸协定,而中国大是蒙古、朝鲜和越南的第一大交易伙伴国。蒙古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在 2014年更是高达62.1%。
他分析,从中国的外贸结构来看,一带一路地区约占中国贸易的25%,华夏共同体地区约为25%,欧盟占15%,北美自贸区占15%,四块加在一起约80%,中国外贸格局将可以说是大局已定。
对于“华夏共同体”排除日本,鞠建东表示,,要实现全球层面的三足鼎立,比较理想的是无疑构建东亚共同体;但中日政治上的不互信、美日政治军事同盟的约束,都使得中日在东亚经济治理上合作希望渺茫。
鞠认为,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和英国在欧洲地位类似。从英国脱欧的经验来看,先纳入进来未必最优。东亚无疑不需要像欧洲一体化那样快速推进,可以循序渐进,分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