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例节节上升,虽然我国各州重新实施行管令2.0,但疫情不见好转。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或许确诊新冠肺炎后,身体仅会出现轻微症状,但对慢性非传染疾病患者而言,染上新冠肺炎将提高重症机率及死亡率。
非传染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简称:NCD)又称“慢性病”,是遗传、生理、环境或行为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疾病,持续时间长。这包含大众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都是非传染疾病;癌症、牛皮癣、哮喘也被归类其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声明,估算出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占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以这种情况发展,到2030年预计死亡人数将增至5500万人。这仅仅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数据,如今在这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胁下,非传染疾病患者的生命及健康也严重受到影响。
专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慢性疾病防控带来了挑战。由于必须降低感染风险,慢性疾病的常规诊疗服务、自我管理及用药、心理健康及生活作息方面都会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这些病患较常人更容易出现重症,徒增死亡风险,以及增加后遗症发生的机率。
当前证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见的基础疾病。一项Meta分析显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高血压(37.3%),其后依次为糖尿病(19.3%)、心血管疾病(15.4%)、脑血管疾病(10.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5%),少数患者可伴有慢性肾病(5.5%)、恶性肿瘤(5.0%)及慢性肝病(4.5%)。
在大马,近74%人民遭受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折磨,他们都是潜在的危险族群。针对这个课题,制药及生物技术跨国公司诺华(Novartis)邀请了3位专科医生进行了“新常态下的慢性疾病”线上记者会。医生分别是:吉隆坡心脏和脉管中心(Cardiac Vascular Sentral Kuala Lumpur,简称CVSKL)心脏内科医生朱锦辉(Dr. Choo Gim Hooi)、班台医院(Pantai Hospital)呼吸内科顾问医生赫尔米(Dr. Helmy Haja Mydin)及皮肤专科医生庄伟明(Dr. Peter Ch'ng Wee Beng)。
被迫减少复诊
哮喘患者病情追踪变得困难
哮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患者的气管及支气管会因发炎而变得狭窄,促使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呼吸急促、胸部疼痛、咳嗽等症状。每名患者发作的诱因不同,可能是吸入空气污染物质、抽烟的烟雾、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皮屑、尘,气候变化也会诱发哮喘。这疾病影响了全球超过1.07万人口,若病情不加以严控将有致死的风险。
赫尔米表示,哮喘一向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更别说是在疫情期间。“哮喘是需要定时复诊的,疫情使患者被迫减少复诊,这样很难追踪病情,是患者及医生来的一大挑战。”
另外,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液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但对呼吸道发炎狭窄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原本就比健康的人不足,戴口罩将大大地减低吸入的空气含量,更易引发哮喘。居家工作后,因长期所处的环境有了变化,一些患者会因家里的室内温度、宠物的毛发等更容易有哮喘的问题。
“管理哮喘有两种方法:使用舒缓药物的蓝色吸入器(Blue inhaler),即是在发作时用于快速缓解症状,无法解决潜在的哮喘发作问题。第二种则是长期使用控制性药物吸入器,减少气管的发炎状况。”赫尔米提醒,患者如果一星期使用蓝色吸入器超过3次,意味著肺部及气管状况不理想。若有复诊,一定要把自身的病情如实告知医生,以便能采取行动更严厉把关哮喘问题。数据显示,哮喘病患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高于常人6.3%。“看轻自己的慢性疾病,将会把自己放在高危的处境。”赫尔米说。
牛皮癣×冠病 免疫系统的艰辛战役
牛皮癣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身体各部位会出现边缘清晰、大小不一,表面覆盖多层的银白色鳞屑。遗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因,而精神压力和心理影响也将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病情控管。
庄伟明透露,新冠疫情对每个人或多或少造成心理负担,当感觉到压力是就更容易使牛皮癣发作。再者,经常性消毒和洗手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机率,但倘若牛皮癣患者过度使用错误的产品,可能导致过敏或加重症状。
新冠疫情肆虐对治疗牛皮癣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患者有外用药物、内用药物、光学疗法(Phototherapy)等治疗方案。采用注射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定期回诊以追踪病情及侦测肝脏健康;进行光学疗法的患者则必须在医院才能接受治疗,中断疗程会带给患者一定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牛皮癣的发生源自身体免疫系统紊乱,而免疫力对病毒清除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不幸染疫,得同时对抗大流行病及慢性非传染疾病,对患者而言是十分艰巨的。庄伟明表示,每个人都应注重防疫,而非传染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多注意慢性疾病发展的进程,尽量避免或降低发作症状,可减少出入医院就诊及染疫风险。“如同其他慢性疾病,必须遵从医嘱进行治疗。身体一旦出现异状,得告知主治医生,以降低慢性疾病及新冠肺炎带给身体的后遗症及死亡率。”
我国半数冠病死者有高血压病史
根据《2019国民健康与发病率报告》,我国有640万人患有高血压,即是每10人中就有3名患者。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且往往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因此高血压患者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国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中,有超过八成的死者生前患有至少1种慢性疾病,而高血压慢性病史的死者占50.6%。
朱锦辉指,即便高血压相当普遍,但我国人民仍对其有许多误解,其中包括高血压的症状。“大多数人认为高血压患者会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但实际上90至95%的患者是无感的,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被称作隐形杀手。”
他续道:“要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压,并不是靠感受这些所谓的高血压症状,而是要看血压测量仪上的数字——收缩压和舒张压。”一般健康成人的收缩压平均介于100至120mmHg,舒张压则是60至80mmHg。一旦这二者其中一项高于正常水平,则被视为高血压。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好发于年长者,而新冠肺炎的高风险群也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若两种疾病同时出现,将大大地威胁患者的健康,提高致死的风险。朱锦辉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及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管理高血压。
碍于行动管制令,宅家致使人们缺乏运动,医生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做一些轻度运动,保持血液循环及增加抵抗力。另外,部分高血压患者会食用山楂、喝柠檬水来管理疾病。对此朱锦辉强调:“这些膳食不会对高血压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否有效也未经科学研究证实。因此患者必须定时服药,切勿以其他膳食疗法或偏方取代正规药物治疗。”
若不幸确诊新冠肺炎,在隔离期间务必随身携带慢性疾病的药物,并且告知医护人员自身的身体状况。新常态之下,抗疫是每个人的责任,减少出门及降低感染病毒风险势在必行,尤其是患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人士,千万别抱著侥幸心态罔顾防疫措施;一旦染疫,重症及死亡率会较健康人士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