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了教育改革,推动了教师向线上教育的转变。一位年逾半百的老师,虽然面对科技挑战,却凭借丰富经验和坚定信念,克服陌生感,调整适应新环境,展示年龄不是束缚,而是迎接改革的勇气。
63岁印裔教师蔚美拉(Vemala)已从事教育工作40年,其中在怡保育才华文独立中学任教英文老师长达32年,她见证了学生学习表现的蜕变,也经历了教育领域的演变。
“我还记得,1992年入职育才独中时,全校只有我一位印裔教师,所幸整个教学环境非常好,同僚待我友善,我本身喜欢交流,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寻求帮助和解决。”
“我面对的挑战是教华裔学生学习非华语的语文。教学中,我很少使用马来文,当学生不能理解英文词汇时,我会用广东话解释。有时,学生误以为我听不懂方言,在我面前说坏话,我会告诉他们说:‘不要议论我,我能听得懂’。”
她分享,她之所以会掌握一些方言用词是向邻居学习,同时在独中工作长久时间以来,她也逐渐学会一些华语词汇。
“我能理解和在日常使用一些单用的词汇,但不擅长串连成完整句子。”
教师不能停止学习
蔚美拉乐于分享她的教学经历,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年约60岁,尽管面对技术设备的陌生,但她积极摸索和适应运用,最终成功进行在线教学,延续她传授知识的精神。
“过去我们使用白板,如今育才独中配备先进数码设备,包括智能一体机和多媒体实验室等。”
蔚美拉认为,结合传统和数码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如果全面依赖数码教学,学生可能会失去手写和记忆英文单词拼写及含义的能力。
尽管如此,她认同科技为学生带来学习的便利,有助于更有效寻找和理解新知识。
“我仍然要求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带一本英文辞典。我常告诉他们,上我的课时就得按老奶奶的方式记住英文单词。”
她坚信任何物品和事物都有利与弊,电子产品也不例外,应当适度使用。
获学生牵挂最欣慰
作为教师,她将大部分人生奉献给华文独中。看到曾教过的学生不论是从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回来看她时,仍旧称她为老师,她都感到无比开心。
“我不奢求太多,只要学生或是校友叫我一声‘蔚美拉老师’,我就心满意足。有些学生知晓我喜欢糖果,从台湾回来时会带当地的糖果给我,甚至一些已移居国外的校友,每年回到马来西亚都会来探望我。”
“没有教师,就不会有这么多专业人士的成就。”
非首选志愿却爱上教育生涯
成为教师并非蔚美拉从小的志向。她曾有意修读律师或从事媒体工作。然而,长期在独中服务后,她深信这是命中注定的安排。
1983年,蔚美拉中六毕业后在一间补习中心教了8年。
1991年,她前往英国待了8个月,接到怡保广播电视台国文编采部的职位通知,但在返回马来西亚后被告知将被遣派往沙巴电视台。
尽管父亲鼓励她接受这份工作,惟她最终选择在1992年12月加入育才独中,开启教师生涯。
“90年代的学生相当质朴,尊师重道,成为他们的老师让我非常开心。1994年,我开始执教考试班级。柯毅雯老师当时是部门主任,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支持,虽已荣休,我们仍经常联系。”
踏入2000年,随著电脑普及,学生态度发生变化,有时会让她动摇,惟看著学生们的成长,她既又寻回教学的初衷。
只要健康允许会教下去
“教书的热情让我不断向前。我单身而快乐,能全心投入教育。我的头脑装满了知识,愿竭尽所能将它传授给学生。”
在同一个领域和校园超过30年,她见证了时代变迁,目睹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她曾感到沮丧、难过,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看著学生从不懂不会,到取得好成绩并能用英语顺利交流,让她欣慰,也成为她继续教学的动力。
她曾接受两次装置人造膝盖手术,庆幸还能行走,只要健康允许,她愿意继续工作。学习无止境,她从不设限。
“直到有一天,学校领导对我说:‘蔚美拉老师,是时候歇息’,那么我会退场。”
【2023年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得主:
MS. K.S. VEMALA DEVI KANDIAH (蔚美拉老师)
-从事教育工作40年,在补习中心执教8年;1992年起在育才独中担任英语老师至今32年。
-教学心得:面对教育领域的种种困难,我会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从不后悔投身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