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为自闭症醒觉月,随著科技及讯息的发达,有关自闭症醒觉讯息的传达,与数年前比较更为广泛。虽说更为广泛,但其实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什么是自闭症吗?就算我们了解,那我们对自闭症的了解又是多少呢?本期《东方热话》邀请自闭症儿童妈妈黄育薇及义工陈颉为大家浅谈分享,现今社会对自闭儿童的见解及自闭儿童的需要。
育有一名14岁患有中度自闭儿子的黄育薇指出,在其未诞下自闭儿子前,身边朋友或朋友的孩子都没患上自闭症,因此她完全不懂得有关自闭症的知识。
她形容,2004年生下儿子梁睿航,起初其孩子与一般孩童没异样,直到3岁时才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自从那时起带孩子到购物广场,孩子有时候会乱跑或大喊大叫,而身为母亲的她,只能在后面不停追逐捉住孩子,以制止孩子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必定引起路人的关注,以异样眼光注视著他们,甚至会对他们指指点点。
她说,本身笃信基督教,带同孩子前往教会聚会礼拜,但因为孩子的情况,时常遭到部分会友以异样眼光看待,要父母控制孩子行为,甚至有会友请他们离开,以避免打扰聚会的进行。
从抗拒到逐步接纳
“其实不是父母能不能控制孩子行为,就连孩子本身也无法控制自己。”
“起初当丈夫发现孩子是自闭儿童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对于孩子完全弃置不理,但庆幸的是在孩子9岁时,丈夫逐步接纳孩子,如今父子俩关系密切,俩人每个周末都一同出外运动,促进亲子互动。”
她续说,她有一个朋友的丈夫及家人无法接受其诞下一名自闭孩子,还以“白痴”来形容孩子,最终夫妇俩也因此而离婚。
义工陈颉指,她在自闭儿童交流平台的“星光儿童学习中心”内担任义工老师,偶尔会使用电子召车服务搭车去中心,与司机聊天时,与他们分享关于自闭儿童时,多数司机都一知半解,她也籍此机会与他们分享自闭儿童知识。
她说,在与人们交流中,发现人们都使用不同的字眼如,“有问题、傻的咯”甚至更难听使用“智障”来形容这些特殊孩子。
亲友恶言伤害更大
她形容,接触自闭症儿童父母后,她发现这些父母都不简单,除了要加倍关心照顾孩子外,还要面对世人对他们的异样眼光。当然最痛苦的是,家人亲属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自闭儿童的事实,还会被亲友的恶言恶语所伤害。
黄育薇则指出,近几年来随著资讯发达,社会对自闭儿童的看法逐渐改观,对自闭儿童的醒觉教育也越来越好。她带著孩子到理科大学泳池游泳,孩子一入门就把玩具抛向屋顶,导致发出巨响,但当职员知道其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也没多加责怪。
她说,虽说如此,但自闭儿童醒觉推广工作不该就此停止,仍然有许多人对自闭儿童的了解一知半解。
陈颉则补充,尤其是中低下阶层人士,针对此方面的教育仍然有必要持续推广。
把握6岁前黄金教育期
陈颉认为,每个自闭儿童都可以被教育,若在6岁前的黄金教育时期,自闭儿童的进步空间会更大。
她说,自闭儿童出生时与一般孩子无异,但在孩子2岁时,就可逐步发现孩子是否是一名自闭儿童。若孩子能在6岁前,这个黄金教育时期,给予正当的教育,那孩子就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即使错过教育时期的自闭儿童,仍可以给予正当的教育。
她强调,自闭孩子的行为改变及社会对于他们的接纳,主要还是要取决于父母是否能接纳自闭孩子的存在。若父母接纳这个事实,并给予孩子适当的陪伴及栽培,孩子的行为必定取得进步,这也让社会接纳自闭儿童。
她举例,就以本身知道的案件为例,有位单亲妈妈一直来都不向外界透露及承认自己拥有个自闭症儿童,如今该孩子已经20多岁,她把孩子锁在家门,然后聘请一位女佣照顾孩子,只是定时买食物给孩子吃,完全没有理会孩子,把孩子当成寄宿人而已。
极端行为宣泄内心不满
黄育薇表示,因脑袋某处理器有问题,导致自闭儿童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内心情绪,只能使用极端行为来表达内心不满。她以本身孩子为例,因孩子对声音非常敏感,在一个宁静的空间内,一些普通人听不见的声音,其孩子可以听见。因此每当进入购物广场,人潮汹涌的地方,即使普通人觉得很普遍的声音,但对其孩子而言非常吵,甚至难以忍受。
她说,但孩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因此孩子会不停拍打胸口来表达内心的焦虑。甚至有一次在外用餐,因环境声音吵杂,其不耐烦的孩子曾想翻桌子以宣泄内心的不满。她也说,部分孩子或许会使用更极端方式宣泄内心焦虑及不满,包括自残,甚至有些会攻击他人来宣泄情绪。
陈颉则指出,与自闭儿童接触后,发现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及有规律。如早上9时吃早餐、早上10时画画、下午1时吃午餐等,他们每天都会跟著时间表活动。
她说,非常神奇的是,就算他们看不懂时间,孩子也知道时间已到,要进行某个特定活动,若没根据时间表活动,孩子会发脾气, 并感到非常烦躁。
她也说,虽是自闭儿童,但其生理发育及情绪与一般人无异样,他们同样会暗恋女生或男生,也想在无父母监顾情况下出外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