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一个孩子!”求而不得的痛苦、不孕不育的烦恼,对于许多无孩夫妻而言,是死穴般的话题,碰触不得。世上并非每对夫妻都能如愿迎接新生命,但试管孕育的存在,给了他们一个希望。

孕育背后挫折与勇气

体会生命诞生的奥妙,是父母最喜悦的事,求子多年不果的陈宝蓉和丈夫经过多番努力后,最终透过试管婴儿圆得子之梦。夫妻俩的后福接二连三,去年陈宝蓉再次进行人工受孕,成功怀孕。这次是一男一女,是龙凤胎。如今,长子快满2岁,一对龙凤胎快满7个月;一家五口乐融融。

生儿育女是许多人的未来计划,可是这段路对陈宝蓉来说,坎坷且艰辛。陈宝蓉和丈夫结婚十馀年,一开始因工作繁忙,并未考虑生育,当面对身边亲友频频询问何时有好消息时,总是笑说“快了快了”;当计划生育时,却发现怎么也怀不上。他们尝试了6年自然受孕,迟迟没有下文,便向医生求助,而正当陈宝蓉开始进行刺激排卵的疗程时,接获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丈夫罹患二期鼻咽癌。

夫罹癌,生育计划被迫搁置丈夫罹癌这段经历,陈宝蓉说得轻描淡写,“丈夫得到癌症,才感受生命脆弱。我知道他想要孩子…”虽然一开始难以接受事实,后来她决定坚强面对,同时想要生育的念头更为强烈。

得知丈夫患癌后,两人放下生育计划,陪伴丈夫积极地治疗、化疗,所幸夫妻俩最终成功携手渡过了生死难关。丈夫休养了几年后,陈宝蓉再一次想尝试生育,已经迈入40大关。

当时的陈宝蓉42岁,离最佳生育年龄已超过10年;经过深入检查,还发现陈宝蓉有多囊卵巢综合症,这意味著她受孕的机率非常低。陈宝蓉告诉自己一定要排除万难,接受试管婴儿治疗。“我想试试,如果不试,以后会后悔的。”

在医生建议下,一方面打排卵针,另一方面以中药调理,双管齐下,终于怀孕。“当时很多人都问我为何这么辛苦还要继续?”她笑说,“一路走来,过程是很痛苦,尤其是在等待胚胎著床的关键日子,七上八下的心情,感觉度日如年。但我想说,辛苦是可以忍受的。”

她强调,求孕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人工授精还是试管婴儿,试一两次不成功不代表永远就不会成功。

陈宝蓉(右)与丈夫求子多年不果,然而携手闯过生死劫后,抱著尝试心态进行人工受孕,最终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另一个奇迹。图中陈宝蓉怀抱自己的大儿子,与丈夫及妹妹的孩子合影。(摄影:伍信隆)
陈宝蓉(右)与丈夫求子多年不果,然而携手闯过生死劫后,抱著尝试心态进行人工受孕,最终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另一个奇迹。图中陈宝蓉怀抱自己的大儿子,与丈夫及妹妹的孩子合影。(摄影:伍信隆)

别对伴侣隐瞒不孕症

每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夫妇,其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血泪史,受不孕症所苦的陈宝蓉也不例外。陈宝蓉曾经感到纠结压抑,觉得女人没生小孩就没价值,“当我和丈夫想要生小孩的时候,却怎么尝试都没办法怀上。”很多夫妻觉得不孕症是很私人,甚至羞于启齿的问题,所以都不会与亲友公开分担感受,她却认为,如有一方发觉自己似乎不孕,不妨与配偶坦诚面对。

她有感而发地说:“我愿意站出来分享我的求孕经验,就是想让很多和我一样经历不孕症的夫妻知道,坚持很重要。有很多人因为一次失败,又或者嫌治疗过程麻烦、时间无法配合等理由而轻易放弃,是很可惜的。”

对陈宝蓉而言,怀孕生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段期间,丈夫的陪伴、鼓励起著关键的作用。陈宝蓉笑称自己害怕打针,就由丈夫替她注射荷尔蒙针,互相扶持,等待见证奇迹的到来,尝试多次的人工受孕,总算怀孕了。

2015年,陈宝蓉生下长子,相隔1年后她在助孕医生的协助下,用她当时储藏的胚胎,通过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生下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对陈宝蓉而言,能够在几年里怀上3个宝宝,是件幸福的事。

陈宝蓉以过来人的经历分享,人工受孕最煎熬的时刻,莫过于在等待医生的“宣判”,害怕听见不如意的答案。“第一次和第二次并不成功,有一点沮丧,可是看到朋友怀里的宝宝时,又再次激励我去尝试。”

“我很感谢身边这位开明的另一半,愿意配合检验,并乐观地陪伴我面对所有问题。这两年,是我们人生中感觉最满足、最幸福的小日子。”陈宝蓉如是说。

不良习惯影响生育力

如今,不孕不育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全球约每6对夫妻当中就有1对面对不孕症。对此,生育专科林韵璇医生表示,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惟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经常熬夜加班、饮食无规律、抽烟、喝酒及肥胖等不良习惯,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能力。

她透露,不孕的原因百百种,现今男女各占50%;男性方面,精子数量会随著年龄与环境影响而退化或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

林韵璇坦言,一位正常育龄女性,每月只有一次排卵期,而每次只排出1颗卵子(同时排出2颗卵子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其实,有不少想怀孕却不易受孕的夫妇是因为工作忙碌,无法配合,以致于同房时间总是错过了排卵日。一拖再拖,也就一直无法造人成功了。

“我遇到一些有想要孩子的夫妻,到了年龄的极限才开始尝试怀孕,经过了几年都没有成功才开始寻求协助。期间所浪费掉的时间,其实都让成功受孕的机会不断降低。因此协会鼓励人们,如果未来有想要孩子,可以尽早谘询、检查,不一定是为了马上想要孩子而来,而是为了计划未来,前来了解更多的谘询选项。”她接著说,“此外,晚婚、工作与生活压力大,也是造就许多夫妇患上不孕症的因素之一。现代大部分是双薪家庭,夫妻双方在工作上难免会遇到压力或超时工作,在忙碌了一天回家后,往往已身心俱疲,也提不起‘性’趣。”

学会放手孩子非人生必须

林韵璇认为,有夫妻接受不孕事实,建立新的共同目标,当然,也有很多人无止境地做不孕治疗,他们真的很想要有小孩。“很多人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家族期待,但婚姻是找相爱的人过一辈子,是最长久的人际关系,孩子顶多只能陪你走一段,其实没那么重要。”

“领养或许会成为一些人的考量,但生儿育女那样的亲密关系,是从怀孕就开始酝酿且无法取代的。母子间的羁绊、家人的亲密关系,很难切割。”林韵璇也指出,目前国内针对领养问题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且夫妻间需要的勇气也不小,如果真的无法成功受孕,他也并不反对人们选择领养孩子。

她最后强调,不要把认知自己的生育能力当作是一件非常奇怪或羞愧的事情,这是面对未来人生的基本态度而已,提早做好准备,未来的计划才能更加顺利。

得不孕症,谨记3点

换位思考免误会

即使有另一半的支持,不孕症治疗仍然是一条孤独的路程,你也许偶尔会觉得受到误解,或是只有自己在孤军奋战。一方面,的确无法期望别人随时都能了解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男性和女性的沟通方式也不一样。女性倾向于直接面对,把问题说出来。女人天生比较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跟其他女性朋友;相对的,男人通常不喜欢多说内心的感受,遇到问题喜欢自己解决。了解夫妻两个人的差别,可以帮助避免误会,更能够两人同心,一起走完治疗之路。

不论好坏一起走

学会接受男女不同的事实,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双方可能都非常在乎能不能怀孕成为父母,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虽然压力很大,但做过不孕治疗的夫妻大多认为,共同的经历让两人更亲密。以下建议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沟通双方期待:对彼此的期望达成一致,要求不要太高。

·拟订未来计划:这样有助于把握全貌,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达成困难的决定。

·选择适当地点:别让不孕问题控制了你们的生活。如果有些相关事情需要讨论,可以单独空出一段时间,并且选择适当的地点,比如到公园里散散步,会比坐在桌边“谈判”轻松。

·保持生活平衡:特别安排一些好玩有趣的活动,让你们暂时别去想不孕的事情。

建立多元人际支援网

不孕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更导致沉重的压力。要了解到,夫妻两人都可能会经历许多情绪变化,心情像坐云霄飞车,从希望到恐惧,从喜悦到失望。

如果你觉得另一半无法给你足够的支持,可以找朋友谈或加入支援团体,但是请记住,不孕症方面的话题会打击男人的自尊心。关于你们的不孕治疗,哪些方面要保持隐私,两人要有共识。如果需要更多的讨论,随时可以谘询不孕心理医师。

KL Fertility Centre医疗董事拿督普拉斯汗医生(Prashant Nadkarni,左起)、妇产妇科及助孕专科医生纳塔莎(NatashaNor)、阿基连(Agilan Arjunan)、林韵璇,以及彼得派特(Pitter Patter)出版社市场总监方悦萍,一同在《CatchingMy Baby Dust》新书推介礼亮相。该书记载患有怀孕障碍的夫妻携手走来的心路历程。(摄影:伍信隆)
KL Fertility Centre医疗董事拿督普拉斯汗医生(Prashant Nadkarni,左起)、妇产妇科及助孕专科医生纳塔莎(NatashaNor)、阿基连(Agilan Arjunan)、林韵璇,以及彼得派特(Pitter Patter)出版社市场总监方悦萍,一同在《CatchingMy Baby Dust》新书推介礼亮相。该书记载患有怀孕障碍的夫妻携手走来的心路历程。(摄影:伍信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20名男子涉嫌持械骚动,周三被押往新山地方法庭面控。

涉持械围殴咖啡店用餐男女 20嫌犯今面控其中一少年比胜利手势

阅读全文
示意图

勿洞度假心脏病发 大马男子毙命酒店房间

阅读全文
示意图

5种营养素不能乱吃 服用不当恐致癌

阅读全文

疑在工作时被跑车撞 中国籍工程人员因车祸身亡

阅读全文

聂纳兹米辞部长职 今告别部门

阅读全文

【LIVE】红魔球迷 激情高昂

阅读全文

【单亲妈妈站起来】烘出温情

家庭

单亲妈妈找工作并不容易,八打灵再也就有一家“SuperMum Bakery”,以“不看背景、肤色”的方式,专门聘请单亲妈...

阅读全文

“食”而优则“卖” 分享健康原味营养

家庭

生命中总会有些转折,让我们成长,向更好的方向迈进。比如说,成为一个母亲。俗话说“为母则强”,为了过敏的孩子,原本“零厨艺...

阅读全文

自主式校园

家庭

(报导:黄美慧;摄影:黄良儒)面对社会的转变,学校的型态也日趋多元,正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且看台湾宜兰﹁人文国中小﹂...

阅读全文

空巢老人

家庭

孩子长大离家后,父母要学会3个面对他们的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热心、不要太关心。为什么?因为怕你这个当爸妈的,不容...

阅读全文

泵奶器租与买

家庭

报导:黄美慧摄影:陈为康 母乳喂养盛行,泵奶器愈出愈贵,动辄花费数百过千,万一不适用,日后冷落在家,更是一种浪费。与其急...

阅读全文

团体中的孩子

家庭

大人的千依百顺容易造成孩子在家里唯我独尊,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练冰球(IceHockey)则能培养...

阅读全文

共读童画

家庭

出版《故事魔法箱》童画故事集的出发点很单纯,作为绘本爱好者,苏韶贤及太太林雅勤秉持著“孩子的故事书孩子画”的理念,推广由...

阅读全文

婆媳之间

家庭

婆媳之间的确是家庭生活中很难处理的一个关系,它不如夫妻关系那样亲密,也不如母子关系那样稳定,仅仅因为一个男人,而走到一起...

阅读全文

绿行动从家开始

家庭

(报导:黄美慧;摄影:陈为康)环保意识抬头,主妇们纷纷加入绿色行列,履行环保从家里做起的职责。而通过家庭教育,可培养及提...

阅读全文

不只要一枝独秀

家庭

上一代的父母大多本著天生天养的心态,一个家庭养育七八个小孩也不足为奇。今天的父母不管经济能力如何,往往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