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社交媒体的崛起,年轻家长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与孩子的生活点滴和亲子时光,这已成为了一种常态,然而,国外有研究显示在社交媒体和物联网(IOT)潜藏著意想不到的危险,过分曝光孩子的隐私,会对自身以及亲子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那如何拿捏尺度呢?那么逢年过节、朋友聚会上,还能不能带娃合照再上载至社媒分享呢?
注册与持证心理辅导师黄睐方认为,不少初为人父母者,特别是新时代的父母,都喜欢将子女的照片放上社交媒体,或是在自身的账号上分享育儿经验,并认为社媒方便让他们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
在她看来,“晒娃”本身无可厚非,但“晒娃成瘾”背后的弊端和危害却不可忽视,而从儿童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晒娃还是其他行为,父母都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量,避免孩子成为数字时代的受害者。

她在接受《专家点评》的访问时提到,“放闪父母”(sharenting,由share和parenting两个词组成)”在社媒上惯性晒娃或潜移默化成瘾,过分曝光孩子的隐私,亦对自身以及亲子关系造成影响,这项影响不止是孩子的身份被盗用而已,而是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但她认为,每逢佳节聚会带娃合影、晒出与亲友的合照并不算过度晒娃的行为,她相信大部分的人在那一刻都是为了记录生活。
“然而在晒娃前反复修改图文、精心剪辑视频以及在发布后频繁看社媒上是否有新的评论或点赞,那么父母就应该对此作出反思,是否掺杂着炫耀、秀幸福等多种因素,希望在分享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反馈,以满足作为一个成年人需要被关注、认同的心理需求。”
.jpeg)
她解释,虽说在社交媒体上晒娃的父母,可以大家互相学习育儿知识,但也有隐患在于资讯过于繁杂,让父母难以筛选适用的信息,在过程中也可能导致育儿焦虑和困难被无限放大,进而将这种不良情绪投射至孩子身上。
“若果晒娃知识单纯的分享和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那么社媒确实便于父母记录美好时刻,但如果变成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或刻意打造出爱孩子、懂育儿的人设,那么这个就需要审视这个行为,是否会对自身或孩子造成伤害。”
过分晒“黑历史”与打造人设皆影响成长
她续说,过度在社媒上分享孩子日常,亦有可能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扰,例如父母会有“孩子还那么小,怎么会有隐私顾虑?”的想法,肆无忌惮地将孩子的“尴尬”瞬间上载至社媒,或令孩子感到不被尊重,甚至成为被其他孩子霸凌的原因。
“那对于打造人设的父母而言,可能会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求孩子按照‘剧本’反复摆拍,有些孩子并不请愿配合,但若不听话又会被训斥,这无形中会导致孩子陷入压力漩涡,孩子也可能因为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变得情绪浮躁。”
她进一步表示,这样的情绪也会延伸至父母身上,造成在孩子群里互相攀比,妹妹看到社媒上其他父母晒出孩子所获得成就,就会加深对自家孩子的期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强化了父母之间的攀比心理和焦虑情绪,再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
父母需提高媒体素养
黄睐方也认为,父母有必要增强风险意识以及提高媒介素养,因为有些父母并不理解晒娃的潜在风险进而跟风地盲目晒娃,甚至有些人即便理解有关危害,却依旧抱持著侥幸心态,认为网络危害事件不会落在自家孩子身上。
根据Security.ORG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约75%的父母在网上分享孩子的照片或影片,并有80%的父母会使用孩子的真实姓名, 黄睐方对此提醒,网络意识较为薄弱的父母,若过度分享包含敏感细节的动态,或导致孩子被置于危险之中。
事实上,澳洲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发现在色情网站上存有发布在社媒上的儿童日常照片或影片,并附有明显不当的评论,若被有心人士串联个人资料,亦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身份被盗用或遭数字绑架,成为“网络猎手”的攻击目标。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