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人刘忠万,数度深入战地探访民情,做了访问之后,再投稿到报馆。走上战地采访这条“不归路”,其实始于一场背包旅行。

“当年,父母并不赞同我去这趟旅行,但我当时候很叛逆,连机票都买了才告诉他们,他们也无可奈何。”今年24岁的刘忠万是一名大学生,3年半前开始了第一次的背包旅行,却意外遇见一位启发他成为“战地记者”的老人。

21岁时,刚完成精算师文凭课程的他决定休学,放弃到英国完成2+2的最后两年课程,将家中长辈气得跳脚,“尤其是我父亲,气得不轻。”结束2年的学习生涯,他对未来感到茫然,因此选择背起行囊,想在旅途中寻找去向。

从柬埔寨开始,刘忠万到过泰国、印尼、尼泊尔、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及埃及。长达7个月的旅途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西方媒体口中的万恶之洲伊朗,以及暴乱不断的阿富汗。“为什么是这两个地方?”他笑说,十八九岁爱发梦,最喜欢看旅游书,觉得穷游很酷,“上网看资讯,许多背包客对伊朗人的评价是热情,但西方媒体却形容他们为‘万恶之州’,我禁不住好奇心,想去那里瞧一瞧。”

凭著强烈的求知欲,他走到伊朗,再从伊朗进入阿富汗。这个富有中东色彩的国家,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页。

“要不是他的那一番话,也不会有今天的我。”第一次到阿富汗时,刘忠万(右)被朋友以“记者”的身份向村民做介绍,也因此被长老要求他将当地的情况报导给外界知道却无能为力。如今,再次回到村庄,他已是记者身份了。图为刘忠万与长老合照。
“要不是他的那一番话,也不会有今天的我。”第一次到阿富汗时,刘忠万(右)被朋友以“记者”的身份向村民做介绍,也因此被长老要求他将当地的情况报导给外界知道却无能为力。如今,再次回到村庄,他已是记者身份了。图为刘忠万与长老合照。

一个老人的要求 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出门在外,刘忠万总是借住在当地人的家。“我在旅途中跟他们聊天,有的是在路上认识,有的是在乘搭巴士的时候认识,他们会邀请我去家里吃饭,我就要求他们收留我。”到陌生人家里吃饭、借宿,是城市人“不敢做”的事,但在刘忠万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当年为了省钱,什么都敢尝试,也没有想太多,我也没钱,只有命一条。”

经由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在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阿富汗兽医。“他教导各省的村民如何为动物做简单的治疗与打预防针,会不断转移阵地,所以我就跟著他的车子到处去。”间中意外来到一个村庄,正好遇上村里的长老会议,兽医不知如何介绍他,几经思考之后便将他介绍为“记者”。背著大行囊,手里拿著一台相机,形象与记者相符,“我想,兽医应该也不知如何向他们解释我是漫无目的、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的背包客,所以才会说我是记者。”

(摄影:伍信隆)
(摄影:伍信隆)

接受与施予的反思

本是个简单的介绍,却不想其中一位长老拉著他的手,恳请他将当地的情况报导出来,反映给中国政府知道。“我知道他误会我是来自中国的记者,但我当时无法作解释,也对他的要求无能为力。”这场因肤色惹出的误会,却也在刘忠万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随后,他在阿富汗签证到期的前一天抵达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时,却发生“回不去”的变故。为了省下旅费,刘忠万选择从陆路出境,却没想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给予错误的资讯,导致他无法在回到伊朗之后再办理伊朗的签证。“原来,只有空路进入伊朗才能在抵达之后才办理签证手续,否则就须在阿富汗境内事先办理。”然而,要办理签证需要一星期的时间,碍于签证隔天便逾期,大使馆的人劝他当日便由空路离境。

从边境再回到首都喀布尔(Kabul)需要16小时,为了安全著想,刘忠万将背包寄放在刚认识2天的朋友那里。“我身上只有手机、钱包、护照和一套换洗衣服而已。”购买机票需要300美金,但刘忠万身上只有100美金,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他拨电向保管背包的朋友诉苦,对方却说愿意借钱给他。

成功出境后,他在伊朗苦等朋友为他送来背包,却一直音讯全无。“他说会请入境伊朗的货车司机帮忙载送,但没人敢接下这个任务。谁都不知道背包里有什么、会否遭到海关审查,不敢冒险。”最终,朋友特别请弟弟飞到伊朗,只为了将背包还给他。“认识几天的人能为了帮我而做这么多,我真的很感动。”也因此事,他开始思考自己背包旅行的意义,“我途中在想,就一直不断接受别人对我的好,难道我以后都只接受别人对我的好,而不对这个社会付出吗?”他开始反思。在旅途的最后两站,这个问题占据了他的思绪,“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甚至开始想什么时候应该结束这趟旅程。”终于,他在阿富汗老人的请求中找到答案,将“战地记者”设为前进目标。

因著ISIS的引起的各方面问题,叙利亚长期处在战乱中,劫后余生是当地常见的情景。
因著ISIS的引起的各方面问题,叙利亚长期处在战乱中,劫后余生是当地常见的情景。

叙利亚战乱 仍勇在前线拍摄

回国后,刘忠万选修大众传播,一步步向梦想迈进。某次偶然遇上大马叙利亚生命线成员,他大胆向他们提出要求,期望能与他们一起前去叙利亚进行采访。

刘忠万透露,在提出要求后,数月都不曾获得对方的联系,已经不抱希望了。不料,对方却拨电询问他一起进入叙利亚,“我立马就答应了。”走过阿富汗、伊朗等中东国家后,刘忠万将目标设在叙利亚,这个比阿富汗危险百倍的国家。“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要亲眼去看看当地的情况是不是大家说的这么糟糕。”

叙利亚的生活非常惊险,轰炸声不分时候,“在那里生活的人都抱著警惕心,一听到任何风吹草动,就要马上逃难,避开被空袭击中的可能。”曾经,他为了拍摄更真实的现场照而随著军队到战争前线,在导弹击中的范围附近捕捉镜头。“以军事策略来说,发射导弹未必是想侵略,有时候也是一种示威的方式。”导弹发射后的3分钟,他以为没事了,却没想到敌方再度发射导弹,并在离他30公尺距离的地方爆炸。当时情势紧张,导弹爆炸之后敌方仍继续扫射,“我们只能低头俯身逃跑,完全没有时间思考去向。”

先后3次进入叙利亚,生死于他来说,已是平常事。“你几乎可以天天看到导弹、战斗机、狙击手四处开枪扫射,情况比伊朗、阿富汗要严重得多了。”他淡然地说起自己在叙利亚看到的一切。不难过吗?“难过,但要懂得将情绪与工作分开。”

相隔几年,刘忠万再次回到阿富汗,在同一个地方寻找同一群朋友,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了。“这里太乱,太腐败,大家待不下去,只能到其他国家去寻找生计。”
相隔几年,刘忠万再次回到阿富汗,在同一个地方寻找同一群朋友,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了。“这里太乱,太腐败,大家待不下去,只能到其他国家去寻找生计。”

见惯死伤场面 学习情绪抽离

到访医院、采访前线与难民、到袭击事件现场拍摄是他每日的工作。“几乎每天都会在医院看到一堆受伤的人,轻则头破血流,重则截肢、死亡。”离生死一线的工作,刚开始时让他无所适从。“以前访问之后,我会很难过,困在情绪里走不出来。”情绪压抑与困惑让他走不出来,甚至曾在夜里崩溃大哭。

“第一次从叙利亚回来,我甚至连相关新闻都不敢看。”眼睁睁看著当地人受的苦难、从访谈中接收的负面情绪等,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3年来,他一直在学习如何将情绪抽离,“记者和文字工作者需要懂得将情绪抽离,文章固然要写得有情绪,但过多的情绪会导致文章不中立,失去专业判断。”

“最难过的不是看到死亡,而是很多事情你都无能为力。”玩乐是许多孩子童年的回忆,但在叙利亚,孩子们的记忆里只有战争和枪械,就连自由在屋外玩耍的权利都没有。在这个战火连天的地方,稍不慎就会被导弹击中而失去性命或截肢。
“最难过的不是看到死亡,而是很多事情你都无能为力。”玩乐是许多孩子童年的回忆,但在叙利亚,孩子们的记忆里只有战争和枪械,就连自由在屋外玩耍的权利都没有。在这个战火连天的地方,稍不慎就会被导弹击中而失去性命或截肢。

领悟生命的脆弱 更珍惜与家人关系

“战地记者”听起来便是危险万分,但家人并没有反对他的决定。“他们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回想起第一次到阿富汗时,打电话跟家人报平安的时候,吓了母亲一大跳。“当时母亲叫我不要去,但那个年纪很叛逆,也管不了这么多,就只是告知他们而已。”

之后再决定到叙利亚去,刘忠万也是做好决定再告知父母。虽然父母并不认同,却没有阻止。“以前,我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但去了叙利亚之后,发现生命真的很脆弱,慢慢也学会跟他们报平安。”在叙利亚,战火连天,无法与家中时时保持联系,为了让父母安心,每隔几个星期便会给父母亲报平安。

去年,父亲患病,从诗巫到吉隆坡做治疗,“这半年我都与父母住在一起。”或许是父亲看见他的成长,慢慢地也接受了他当战地记者的事实。他笑说,父亲近期学会用通讯软体,现在与父亲联系的次数还多过母亲。“但每次打电话回家,还是母亲接电话居多。”父亲不懂得表达自己,却用行动默默支持他。“我是自由撰稿人,每次报导刊登之后,父亲就会买来那份报纸,剪下来收藏。有时候还会拍了上载到微信(wechat)群组中,让其他亲戚看看我的“成果”。”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宝贝,虽然刘忠万会打工存旅费,但父亲还是会担忧孩子不够花费,透过母亲将钱转交到他的手上。“父亲不会自己交给我,他认为要是亲手给我,就等于鼓励我去战地。”

战乱问题导致民不聊生,与叙利亚毗邻的国家收留了许多从叙利亚逃出来的难民。回家对他们来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战乱问题导致民不聊生,与叙利亚毗邻的国家收留了许多从叙利亚逃出来的难民。回家对他们来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重返阿富汗 感叹人事已非

上个月,刘忠万重返阿富汗,走过昔日的路,他看见了许多以前看不见的问题。“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再多的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给予协助,也无法改变当地的状况。”每一段旅程都是成长的里程碑,“这次回去,一样的路,一样的风景,但很多朋友已经离开了。”物是人非,是此次旅程最好的写照,但他希望能透过自己的笔锋将他们的状况传达给外界的人,让更多人知道当地的情况与困难。

3次到访叙利亚,让他确定了自己往后的目标。“但现在因伊斯兰国(ISIS)的侵略越来越严重,已经进不去了。”到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就职是刘忠万的期望,年底实习完毕,他计划到纽约去,“想去那里碰碰运气,许多知名媒体公司都在那里,能在那里就职也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无法进入叙利亚,但刘忠万想当战地记者的热忱依然还在。“不能去叙利亚也没关系,我可以去其他地方。”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创意科技结合

教育

创新的来源有很多种,有的来自网络的启发,有的来自自身的脱格想法,更有来自身边人或亲身经历的经验。为了帮助婆婆能更容易行走...

阅读全文

企管转弯

教育

早在社会出现越来越多“草莓族”时,大家便应该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有别于早年,“草莓”的出现只是区区几颗,当“草莓”变成一...

阅读全文

呈献家乡之美

教育

17岁中学毕业后,只身离乡背井,来到陌生又让人向往的大城市,或念书或工作,这样的生活是许多人的写照。走过繁华城市,体验过...

阅读全文

校园轻松办活动

教育

上大学时曾听说:“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4年”,于是穿梭在各项活动之中成了许多大专生爱做的事。然而,办活动总...

阅读全文

用杯子做运动

教育

竞技叠杯,是一个将杯子叠起来的运动,只有3种招式,速度却可以越来越快。没有任何人能占上体型的优势,因为这是一个完全靠自己...

阅读全文

先说话,后说唱

教育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韵诵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而说唱艺术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比起学习其他才艺,学说唱有什...

阅读全文

走出自己的未来

教育

教育乃根治贫困之本,然清寒子弟想继续升学并非易事。不少学校在颁发奖助学金时皆以成绩为考量,疲于家计的情况下还要考取好成绩...

阅读全文

再生线曙光

教育

明天,便是世界地球日。一年又一年,我们度过了不少环保节日,但每一年除了在当天响应相关单位主办的活动以外,平日的我们是否又...

阅读全文

建构可负担未来

教育

大马房价越来越高,人们对可负担房屋趋之若鹜。一马房屋机构更举办建筑设计大赛,期望年轻一辈集思广益,为设计带来更多惊喜。安...

阅读全文

一角钱的购买乐

教育

一角钱,在现在这个年代还能买到什么?相信许多60至70年代出生的人都非常怀念小时候能用一角钱就能买到食物的情景,为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