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顾名思义是吃了、抹了或注射药物后所引起的“过份敏感”现象,此反应的发生,通常为体内的免疫系统对某特殊药物产生防御或攻击反应,轻则红肿、搔痒、发疹;重则致命、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心脱皮、眼、口、鼻黏膜充血或肾脏损害。
作为高风险患病群组的儿童与老人等,若在就医过程处理不当,可随时因此致命。由此可见,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必须提高醒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儿科专科医生陈惟祥语重心长地点出,一旦发现患有药物过敏,患者通常难以根治,只能永世避开过敏原。
使人过敏的物质一般上有很多,如:花粉、药物等。药物过敏的患者通常会将一些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的外来物质,如某些花粉、蛋白质等物质,视作外来的入侵者,并对其进行中和或消化(通常表现为瘙痒、红斑、风团、水肿等过敏反应),这样就会伤害到机体的一些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性的过敏性反应。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包括产生皮肤发疹、红肿和搔痒;肠胃器官方面,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形;比较危急的状况可能发生气喘、呼吸困难或休克等反应,若延误就医将导致生命危险。
儿科专科医生陈惟祥表示,患上药物过敏症可以是轻微也可以是严重,主要还是因人而异。“所谓的药物过敏,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肿或呼吸困难,最后结果可能脑死或者肾脏坏死。”
他续称,药物过敏有几个高风险群体,第一是服用的药物多或次数多的病人、第二世家族遗传、第三是对花生、鸡蛋等敏感的人,这些人也会相继对药物过敏。“通常病人会在几分钟就有病发症状,主要还是影响了呼吸与血液系统等。”
陈惟祥指出,医生必须分辨症状是源自药物的过敏还是副作用,例如伤风药吃了会有睡意,但这并不是药物过敏,而一些退烧药则必须小心使用,以免造成药物过敏的症状。“我们身体系统的免疫蛋白被过敏原刺激的第一次并不会有什么反应,第二次再接触就会产生过敏症状,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时间并没有时限,都是因人而异。”
建议推行“电子病历”
他表示,最常患上的过敏症状体现在皮肤上,通常会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皮肤敏感的时候,我们身体会出现一种叫做组胺(histamine)的化学物资,所以医生会给予给抗组胺药,减缓病症出现。”
虽然药物过敏记录卡能注记所需资讯,但陈惟祥医生建议政府推行“电子病历”,届时病人的个人资料和用药记录,将主动显示于各个医院的资料库。
“透过医院间电子病历,医生可清楚知道病人过往的用药情形与过敏的症状,除了可降低药物过敏的风险,也能避免重复用药所产生的危害。
嘉宾开讲:随身携带药物过敏记录卡
医护人员在开药方与注射药物时,若不能清楚病人的病况或了解过敏的成分或是药名,可能会因资讯不足而无法开合适的药物,反而会影响疾病治疗的状况。对此,儿科专科医生陈惟祥表示,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在诊断病人时,会确认病人的病例与过敏原,这点不容置疑。
“不过,目前很多儿童都交给了公公婆婆与保姆照顾,所以即便去看医生,也可能无法提供正确的资讯。”
他呼吁,父母与照顾孩子的亲人或保姆必须了解孩子的病症与过敏原,除了诊所有病症记录卡,最好病人家属自己也要制作属于自己的药物过敏记录卡。
“例如外国人容易对花生过敏,他们有制作一个觉醒卡或者手环,里边有药物过敏的病例,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学习的经验。”
他认为,药物过敏记录卡必须像人们的驾照一样随身携带,以备一时之需。“一些患有过敏症的外国人还会随身携带一支类似笔的注射器,以便病发时可以自行解决。”
建立药物过敏防治观念免受害
因9岁居銮男童疑药物过敏而意外逝世,《东方上爱FM》本周的议题决议针对这项课题访谈如何提高民众醒觉,防药物过敏。在节目访谈的过程中,9岁居銮男童的父亲透过Ozaka Sh Koh的帐号在爱FM的粉丝网页上留言,指出了医护人员在其孩子就医过程的疏忽。
Ozaka Sh Koh在爱FM的粉丝网页上表示,其太太在儿子注射前已经告诉护士和医生,但是他们却不去查过去的医药记录,就直接注射过敏药物在他9岁儿子身上,使到儿子就这样去世。“我想知道在注射药物的时候,医生或护士到底有没有必要问病人有没有对药物过敏?”
就读于居銮中华三小的高启恩是本月16日中午12时左右,因哮喘病发,被送入居銮中央综合专科医院治疗,启恩在当晚11时疑被注射用以舒缓哮喘的药物,而出现休克的情况,昏迷7天后,被证实脑死。
小死者的父母最终决定捐出其部分器官,遗爱人间。而小死者父亲高圣华只希望卫生部的内部调查报告能早日出炉,让家人得知真相。
记者在游访Ozaka Sh Koh的面子书时,发现在8月30日有一段非常感性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是不可能办不到的,只要你要!没事不可能办不到的。慢慢的我发现,我错了…有一件事情是我用地球的一切也不可能办到的,就是让时间回到2012年8月16日3.30pm…即使用上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无法改变我的爱子离开我的事实一样…高启恩,爸爸妈妈这辈子的眼泪为你流干了。高启恩,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忘记你那天的眼神。高启恩,爸爸妈妈爱你。你听得到吗?恩恩,谢谢你,谢谢你做了爸爸妈妈9年的乖孩子。恩惠慈爱,凡是谢恩!”
《东方上爱FM》本周的议题正好是应早前某位读者的要求设定,借此希望能透过爱FM电台节目与本报的报导,使民众建立药物过敏的防治观念,避免更多无辜受害者的出现。
3药物导致人体过敏
儿科专科医生陈惟祥表示,一般上,导致药物过敏的常见药物分别是止痛药、抗生素与抗癫痫药物phenytoin(Dilantin)或carbamazepine(Tegretol)。
“我们身体发高烧与咳嗽,90%是病毒,10%才是细菌,所以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尽可能还是减少使用这类型的药物。”
他指出,抗生素其实在导致药物过敏的风险上极高,属于“四环素”的一种。“如果家里小孩子对牛奶或鸡蛋等过敏并不用太过担心,当小孩越来越长大时,蛋白质会自动辨认这些物质,使其在体内慢慢适应,过敏症也会逐步消失。”
据资料显示,止痛药中的可达因(codeine)、吗啡(morphine)、NSAIDs类的消炎药、阿斯匹灵(Aspirin)必须多加注意。抗生素中的盘尼西灵(penicillin)、磺胺类药物(如Sulfamethoxazole、Sulfadoxine、Sulfasalazine)、四环霉素(tetracycline)等也是导致过敏的药物成分。
抗结核药物(Ethambutol)等也不容忽视,些药物引起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疹。
听众来电:尽快为家人找出过敏原
听众陈小姐在听众来电环节拨电询问有关气喘药的知识,她询问陈医生有多少种药物需要特别注意,以免造成过敏,而且若不小心使用的话,其严重程度会是如何?
儿科专科医生陈惟祥表示,气喘是过敏症的一种,这就如同被花粉这种过敏原挑战人体的气管。一般上,医生会给病人抗过敏药,既可以口服也可以喷射。
他续称,例如居銮哮喘男童的例子,当时已经严重到不能吃药了,即便注射药物也是抗过敏药,所以通常是类固醇(steroid)的药物,最常用就是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不过这种药物通常不会只是单方注射,所以相信应该是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ydrocortisone succinate)。
“注射这种药物会出意外的情况非常罕见,第一次可能会先出红肿,第二次性命就会危险,出现休克状况,所以最好还是改注射氢化可的松磷酸钠(hydrocortisone phosphate)。”
听众耀辉表示,自己对很多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的药物都过敏,那应该如何是好?
陈惟祥笑称,最好耀辉不要有痛的一天,如果身体真的很痛,要吃止痛药才能止痛的话,那就不妨吃其他组别的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不过,止痛药也有很多副作用,例如胃痛甚至肾脏败坏,所以不宜常用。”
第3位来电听众则表示,家人在摄取药物时容易过敏,孩子接触牙医的手术手套后也会出现红肿的情况。
陈惟祥回应说,最好还是尽快找出过敏原,不过孩子的问题应该是接触性过敏,只要吃些抗过敏药应该可以避免症状继续发生。
开讲嘉宾:陈惟祥(儿科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