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血先贤的极力争取下,马来亚联合邦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结束了长达446年的殖民时期。马来亚国旗的正式升起,东姑阿都拉曼在独立广场默高喊7声“默迪卡”,除了意味著8月31日将被定为我国的国庆日,也显示了我国正式摆脱殖民主义的主导。
不过,随著岁月的流逝、资讯科技的发达,独立前出生的人和独立后出生的人在爱国情操上也许有著自身表达的方式与诠释。大家一致认同爱国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真正发自内心,共同建设家国都可以是爱国的写照。
有人认为爱国就要出席国庆日庆典,也有人认为爱国就要人才不流他国。爱国能有千百种,不同的时代出生,其背景、环境、甚至教育制度的塑造都可能影响其爱国的表现。
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曾维龙表示,独立以前出生的人,有他们的情感符号,他们大多数可能已经年纪很大了,甚至可能已去世了。
他续称,除了通过研究文献、或口述历史访谈,访问这些年长的一辈以外,我们还可能从一些文学作品或是艺术品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引述摘录吴岸在1957年写的诗歌,大家或许可以从中理解部分人的情感。这首诗的题目是《祖国》,前一段大概是指在没有这个国家独立以前,华人的身份认同可能还是中国大陆。后一段是指有了这个土地,有了这个国家,华人身份认同转向认同本土,就是认同这个国家。”
曾维龙指出,吴岸是马华文坛中早期现实主义的实践者,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诗人。“读他诗歌常常感受他对这个国家民族,还有这块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我相信,他们也自然乐于和我们现在一样,庆祝8月31日的国庆日。”
作为这个国家公民,他认为,只要这个国家有问题,大家能够参与和帮忙,那么你就是爱国者。“而且我本身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只要你能遵守某种程度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观念,我都会尝试去接受任何形式。”
不应忽略道德伦理
不过,他也表示爱国并不意味著能动辄利用家里的大喇叭,大音响播发爱国歌曲,干扰他人。“更复杂的层次,不能动辄说我建立一座稀土厂,因为我爱国,因为稀土厂可以增加这个国家收入。结果是把个人、社区和国家完全切割开,借我爱国之命就不遵守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
曾维龙认为,只要透过教育,让后代学习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这片土地的历史,呼吁民众参与社会建设,才能培养真正的爱国情操。
时事评论人拿督谢诗坚则认为,独立历史的因素也决定了东西马在独立日的情感上有著不一样的体会。“1963年我们感到国家有较大的改变,因为马来西亚的版图突然变大,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隔了南中国海我国还有两个州属。”
他认为,要东西马一同欢庆独立日需要时间的磨合,毕竟对于东马的人民来说,9月16日更像是他们的独立日。“国家的独立发展史的解读不一,相隔6年的体会,需要透过更大的努力去完成这项团结全民重任。”
专家补充:见证独立过程感受更深
博特拉大学高级讲师徐威雄表示,独立时期至今,不同时代出生的人们对8月31日国庆日的感受都大有不同。“独立前出生的人和独立后出生的人,面对国家独立日庆典,感受与意义都会不同,毕竟独立前的他们有参与与见证独立的过程,对国家的感受会更深。”
他认为,由于独立前出生的人对国家有实在的情感,比起独立后出生的人更具有想像空间,自然会与这片土地有更紧密的联系。
徐威雄是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
他指出,独立前出生的人更期待有和平与安逸的生活,不过独立后出生的人更多只把庆典当做嘉年华会。
“年轻人比较将爱国的情绪放在符号上呈现,例如国旗、爱国歌曲、参与社会运动等。不过真正的爱国并不强调形式。”
虽然我国已经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殖民时期,但是面对外来文化的来袭,人们逐渐失去对于本身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这是否意味著真正的独立还需要摆脱文化殖民的可能?
针对这点,徐威雄则认为,全世界都有文化殖民的问题,这是无法逃避的趋势,也是全球化下的进展。“不过大家不必感到悲观,不管是全球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推动发展不忘捍卫文化
时事评论人拿督谢诗坚指出,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在当前政治格局具备深厚含义,不过其落实的政策必须不分彼此,才能使到我国发展迈向更美好的将来。
谢诗坚也是韩江学院名誉院长。他表示,国家独立55周年,虽然距离2020宏愿尚有一段距离,不过其前景依然相当乐观。“眼前有很多挑战等待我们去完成,国家的经济转型必须更快的当儿,也要顾及文化发展上的落差。”
塞车体现繁荣?
他认为,文化是族群间最直接的沟通,虽现今是走向地球村的时代,但是藉著过去是西方的殖民地的影响,英文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扮演了很重要的文化用语。
“放眼世界,只要马来西亚能够保护自己的文化,海纳百川,国家的前景依然非常多姿多彩。”
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曾维龙指出,80年代与90年代是我国最美好的年代,国内生产总值都在提升,而且提出2020宏愿,国家前景确实是相当令人激赏。“我们看到很多摩天大楼的建立,但却有更多古老的建筑都被拆除。交通相对从前变得发达,套用政治人物的说法,塞车也不是问题,那也许也是经济繁荣发展的体现。”
嘉宾开讲:挂国旗紧记当中意义
近年在政府与私人界的大力推动下,挂国旗的风气看似相当旺盛,这也表达了爱国的崇高情操。对此,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曾维龙表示,在其印象中,商家必须在国庆日前后挂国旗,俨然是政府部门已有相关规定。
“因为我不是商人,不过小时候去杂货店买东西时,看见老板挂国旗曾经好奇询问,接著他就给了这个答案,后来我习以为常,没再去问其背后的原因。”
曾维龙认为,或许正是因为大家身处其中,久而久之可能都忘记了它的意义。“就好像我们常常看一些好看的艺术作品那样,久而久之我们也觉得很普通,这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可是如果你在国外,国庆日同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看见那面国旗就会觉得亲切。”
曾维龙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他表示,有时候人们只有透过一定的距离感,保持开放态度去看待队员这片土地的认知,才能感受到这个珍惜之情。
他续称,国旗是一种象征,是这个国家人民的共同符号。“只是我们要如何提醒大家,有关挂国旗的意义是在哪里,是不是说我们非得去了外国,才能感受挂国旗的亲切,这是我们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至于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呈现爱国精神?他倒不认为那是问题的重点。
听众来电:别让国家宗教界限太沉重
听众张先生表示,独立日55周年,人们应该在思维上没必要过度强调国家的概念,应在全球化的时代考虑强调世界大同的理念。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献唱的《想像》其中的歌词蛮有意思,如‘想像再也没有国界之分,这并不难做到’…”
除此之外,他续称,在当今时代,大家没有必要让国家、宗教等界限太沉重,任何人都没有必要为了国家而牺牲或杀人。
“在这个文明与进步的时代,我们的想法的层次不应该一成不变。”
听众月儿则认为,若要体现爱国情操,应该推广国家的特色与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随著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善用网络,介绍更多游客到我们观光,为国家赚取更多外汇。”
她也指出,本地作家应该撰写更多关于国家历史的书籍,如许友彬老师的《大风吹》就是最好的例子。
开讲嘉宾:谢诗坚(时事评论人)
曾维龙(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
电台主持人:徐晓薇、邓佩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