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情事,包括政客桃色绯闻,总会勾起公众的好奇心及社会关注,所带来的影响,轻则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话家常,重则可能成为扳倒政客的有利政治武器。有鉴于此,本期的《东方热话》特邀拉曼大学媒体系讲师刘惟诚及吉隆坡亚答屋图书馆成员黄麒达,针对政坛桃色绯闻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
早前,某部长的政治秘书就遭桃色绯闻缠身,虽然此事件在面子书传开后,涉及者矢口否认,但仍引起民众的关注及好奇心。
尽管此事如“昙花一现”,遭掀起短暂争议后销声匿迹,然而,此类绯闻对政客或其背后的政治团体所造成的影响,确实是引人省思。
刘惟诚认为,若桃色绯闻发生在部长身边的助理或秘书,舆论一般围绕在部长将如何处理此问题,是否会大义灭亲开除该名助理,或是作出续聘相关助理的解释。
“一般上,若绯闻牵涉政客身边的助手,在政坛掀起的涟漪并不大,且非常短暂。然而,如果桃色绯闻涉及政客或部长本身,则必定会对当事人及其团队(政党或派系)有所影响。”
他表示,除非当事人的问政能力表现优异,得以将功赎罪,人民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相关政客的桃色绯闻当成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茬子,一笑而置之。
至于黄麒达认为,桃色绯闻是否会对政客有杀伤力,则需追溯政客出身时,为本身塑立的定位与形象。
“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例,纵使他多番遭桃色绯闻缠身,但依然屹立不倒,主要因为他本身树立的形象是‘花花公子’,而非‘好好先生’,所以当桃色绯闻发生在他身上时,支持者会觉得不足为奇,也因此没杀伤力。”
谎言破坏公信力
惟他提出假设,政客若在竞选时斩钉截铁扬言本身清白,对妻子忠心耿耿,但事后又被东窗事发有婚外情,言辞前后矛盾,则令人难以信任,毕竟此举将影响政客的公信力。
黄麒达也认为,政客在桃色绯闻流传之际的处理方式,扮演著非常关键的角色。
不应盲目“赦免”犯错政客
“人民对希盟政府情意结深, 在希盟体现出海量的宽容,但若希盟政客确实涉及刑事成分的桃色绯闻,人民就必须抛开此情意结,实行监督。”
询及希盟政客若涉及桃色绯闻时,国人是否会给予特别宽容时,刘惟诚及黄麒达意见一致,认为人民对现任政府的支持度及信任非常高,但若希盟政客犯错,也不能给予特别的优待。
尽量避免绯闻
刘惟诚强调,若有希盟政客涉及与公众利益有关或怀有刑事成分的性丑闻时,人民则不应该继续盲目地给予支持及“赦免”政客的错误,必须理性论事。
黄麒达则认为,不论桃色绯闻对政客影响大小,政客应该免则免,避而远之。
“在此互联网发达,人人都能当记者的时代,桃色绯闻流传,终究如墨鱼战术般,使当事人周身有麻烦,难以消弭其绯闻对形象造成的污点。”
质疑有阴谋 人民不再看表面
刘惟诚表示,随著互联网普遍化,使民众得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或查询信息,且信息海量增长,新闻很快变成旧闻,桃色绯闻作为政治工具的杀伤力,明显比起以往减弱许多。
他举例10年前,政坛爆发马华领袖的性爱光碟丑闻,但鉴于当时环境受限,加上政治气氛对马华不利,因此对当事人的舆论一面倒,人民只关注于政客涉及桃色绯闻的表面,甚少会关注此举是否涉及其他的政治阴谋。
产生麻木感
他指反观如今,媒体环境已大有转变,民众接纳的信息及形式增多,自然提高意识,并会自行对政客涉及的桃色绯闻提出质疑,还有判断桃色绯闻的真伪,以及背后是否涉及其他政治阴谋。
同时,他认为,基于现今信息透过互联网传送迅速,网民每日可接受不同的海量信息,所以如有揭发任何政客桃色绯闻,对网民或民众而言已不再是新鲜事,并产生麻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