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雪州第38周的骨痛热症病例出炉,从本月15日起至21日全州的骨痛热症病例共达1458宗;其中八打灵县继续称霸,成为雪州骨痛热症病例最高的地区,而八打灵县亦在这周内,再添1起死亡病例;专家披露,这极有可能是骨痛热症爆发的新一波周期开端!
根据统计,八打灵县的骨痛热症病例最高,达542宗、乌鲁冷岳县297宗、鹅唛县285宗、巴生185宗、瓜拉雪兰莪48宗、雪邦39宗、瓜拉冷岳19宗,及沙白安南1宗;而从去年12月30日起至昨日为止,全雪累计的病例达5万4446宗,死亡病例则累计达48起,跟只有数千宗病例的其他州属相比,差距甚远。
据idengue的官方数据显示,雪隆布城总计的骨痛热症病例竟占全国三分之二,达到6万6690宗;雪州、隆市及布城骨痛热症累计病例,分别为5万4446宗、1万1309宗,和935宗。
此外,据资料显示,骨痛热症全国累计死亡病例,已于6月8日的83起,上升至本月21日的141起。
其实,为了打击骨痛热症肆虐问题,雪州卫生局向来有定期展开灭蚊大扫除行动,但基于雪州连日来饱受烟霾困扰,多区空气污染指数均达致不健康水平,因此雪州部分地区的“2019大扫除超级2.0-对抗黑斑蚊运动”只好宣布暂停。
一名任教于本地大专学府多年的动物学者接受《东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对骨痛热症病例暴涨,他并不感到惊讶。
他表示,每几年骨痛热症病例数量,便会上升一次,这是相当普遍现象。他说,该症会以每3至5年为一周期,先攀到最高点,随即再下降2至3年,接下来的一年便会反弹冲高。
为证实这点,记者调阅1995至2018年,23年大马全国骨痛热症总病例记录,惊觉确实在9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均发生该名学者说提及的周期现象。
1998年骨痛热症病例达至那时最高记录,为2万7381宗,随后3年却降至1万146宗、7103宗及1万6368宗,再于2002年狂涨一倍达3万2767宗。
同样,2010年骨痛热症病例达至4万6171宗,后来两年则降至分别为1万9884宗和2万1900宗,2013年便激涨一倍达4万3346宗,2014年再暴涨至10万8698宗,随后2015年达20多年来最高纪录,12万836宗。
巧的是,2016年起病例便有所下滑,从10万1357宗降至2017年的8万3849宗,去年的病例则为8万615宗,而今年仅9个月便已累计9万8184宗,借此推敲极有可能是新一波周期的开始了。
清理积水阻蚊虫繁殖
雪州多年来沦为全马骨痛热症高发州属,专家剖析是地理和环境影响所致,惟蚊子传播疾病繁多,只有做好防御措施,方能杜绝蚊症肆虐及加剧。
一名动物学者表示,由于雪州是全马经济最蓬勃州属,雪隆一带多为城市地带,故常年皆有日以继夜的发展工程,若工地环境没打理好,累积积水,加上干旱天气,蚊虫会活跃繁殖滋长。
他说,骨痛热症由黑斑蚊传播,且雪州创下惊人记录,但蚊子种类和所传播病症不止一种,他盘点数种在大马常见蚊子及相关疾病。
首先是曼蚊(Mansonia)叮咬后,人会患上俗称象脚症的下肢淋巴水肿,导致肢体肿胀、脂肪硬化,甚至皮肤凹陷、增厚及粗糙。
其次是别称库蚊的家蚊(Culex),被叮咬者会有患上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机率,他指该蚊类是居家最常见蚊子,而传播的是种导致脑实质炎症,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最后是传播疟疾(Malaria)的疟蚊(Anopheles),这类疾病会使得发病者发烧、畏寒、疲倦、呕吐及头痛,若严重可导致癫痫、昏迷及死亡。
他说,每种蚊子的习性不同,黑斑蚊仅在日照薄弱的清晨和傍晚出没,人们须加倍小心,但他呼吁,无论是上述何种蚊子,万变不离其宗的预防方式,即是定时清理家中和周遭环境积水。
烟霾无阻黑斑蚊繁殖 巴生增39病例
尽管烟霾情况持续恶劣,唯烟雾弥漫的环境丝毫无阻黑斑蚊繁殖,巴生骨痛热症病例仍然继续肆虐!
根据巴生卫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巴生在第38周的骨痛热症病例共185宗,比第37周146宗的数据增加了39宗,并未因烟霾情况而止步。
巴生市议员严玉梅受询时强调,蚊症病例不曾因为空污情况而下降,相反地,黑斑蚊跟烟霾灾害同时给巴生市民带来威胁。
“黑斑蚊的生存条件跟烟霾发生的情况有点一样,都是在天气炎热和干旱时非常活跃。习惯干净的黑斑蚊不曾因为空气污浊而绝迹。”
她指出,巴生的蚊症情况其实比之前好转,在年初时,巴生县在雪州9个县内其实高居三甲。后来在市议会的努力下,势头才稍微缓和。
“巴生在第38周的蚊症数据,其实排在八打灵、乌鲁冷岳和鹅唛县后面。即便如此,由于蚊症爆发初期累积病例太多,因此巴生至今共累积的病例达到1万150宗,仅次于八打灵和乌鲁冷岳。”
她表示,无论如何,州政府依然在严厉督促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宣导和严厉取缔双管齐下,努力去制止巴生的骨痛热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