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讯)血蚶苗存活率低,雪州、霹雳州血蚶养殖场的生产量仍然不足,养殖业者称或仍需两三年时间,血蚶才能恢复正常供应!
半年前,雪州和霹雳州的血蚶养殖场发生大量血蚶死亡事件,导致市场出现血蚶短缺,价格暴涨的情况。在隆雪地区,甚至有些咖哩面或炒粿条面的面食摊,也因血蚶短缺或价格过于昂贵,而暂时“弃用”血蚶。
血蚶养殖者纪贵盛指出,当血蚶大量死亡后,养殖者也购买血蚶苗重新养殖,惟蚶苗的存活率偏低,即只有10%的蚶苗能够生存。这或许是泥土的温度变高所致,但至今仍无任何确实的证明。
“再者,蚶苗需要约1年时间的成长,才能拿到市场销售。现在蚶苗存活率低,加上成长所需的时间,估计要在两三年后,血蚶才能恢复正常供应。”
他说,现在血蚶依旧短缺,过去1公斤血蚶批发价平均要1令吉,现在则要6令吉,甚至更高的价格,须视品质而定。
调查死亡原因
大马渔业总会主席纪伟成指出,隆雪两地的血蚶,主要是来自霹雳州和雪州,现在这两州的血蚶产量异常偏低,所以雪隆还会持续出现血蚶供应量不足的情况。
“尽管,渔业局已经著手调查血蚶大批死亡的原因,甚至抽取泥土样本进行化验,但至今仍不知道造成血蚶死亡的原因。”
他说,其实,渔业局规定,在离岸零至1海哩处,是属于海产保育繁殖区,即渔民是不被允许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任何养殖活动。
“而有执照的血蚶养殖者,都是在离岸两海哩处养殖。但有许多渔民都是在离岸半海里处饲养,而且都是以红树的树干围住养殖场,这些都属于非法血蚶养殖场。
“一般离岸两海哩养殖场的血蚶苗都难养活,反之在离岸半海哩的养殖场蚶苗,存活率会较高,因此才会衍生更多的非法养殖场出现。”
隆雪血蚶每公斤RM18
受限于血蚶产量大减,隆雪区血蚶零售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一倍,每公斤18令吉的高价让不少小贩只能贵来贵卖。
据了解,隆雪区血蚶产量自今年农历新年期间开始缩减,价格也从9令吉涨至12令吉,并在5月飙涨至18令吉,剧跌的产量导致批发商只能供给熟悉的零售业者,市场上可说是血蚶难求。
每日从半山芭巴刹购买血蚶的陆伟权(杂饭业者)表示,如今的血蚶价格比往年同时期涨了一倍,而且购买的血蚶虽然已剥壳,但袋子里有30%空间装有清水,只有70%是血蚶肉,足见其缺货严重性。
“我只是协助炒粿条档口代购血蚶,毕竟血蚶价格越来越高,杂饭也不能把价钱定得太高,否则会吓跑顾客;据知很多使用血蚶作为料理食材的业者,下料时只能‘斟酌’,以免亏大本。”
他坦言,此前曾把血蚶作为杂饭菜肴之一,惟顾客付钱时却埋怨价格太高,对此他只能向顾客解释成本价格太高,以后也尽量少把血蚶作为杂饭食材。
严厉取缔非法养蚶
血蚶产量锐减,导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情况,其售价更飙升50%!
雪州渔业局官员莎菲阿芬提表示,自2010年后,雪州的成年血蚶的年产量已锐减至少50%,导致如今市场上供不应求,价钱也高居不下。
“雪州自2008年至2010年期间是全国产量最高的州属,年产量高达4万吨。但自2011年至2014年则降至2万吨,成为第三,排在霹雳及槟城的后面。”
同时,他表示,由于血蚶在市场上是属于高需求量渔业产品,导致许多不法之徒非法采集未成年血蚶,即未大于4毫米的幼血蚶到市场售卖的日趋严重。“一个成年血蚶的养殖期至少要8至12个月,这时间的长短是有取决于海域的各种先天条件。”
一年至少三次取缔
他说,当局规定4毫米至25毫米之间大小的血蚶是幼血蚶,只有拿到市场上售卖的血蚶是必须大过25毫米的。如今,政府非常重视这个课题。因此渔业局将会对违法的本地商贩罚款500令吉,外籍商贩则罚款2500令吉。
雪州渔业局自本月2日起展开一连三天的“拔桩”行动,取缔大港沿海一的非法养殖成血蚶,与挽救今年血蚶产量突然锐减的颓势!
“拔桩”行动,共派出14名执法人员、7艘舢舨及一艘快艇,并成功拔除2500支木桩,是今年最多的一次。
莎菲阿芬提表示,为了保护养血蚶海域不受到破坏,雪州渔业局一年至少展开三次取缔。而从今年头至今,渔业局已经拔除3868支桩。“雪州沿海一带的非法捕血蚶及打捞血蚶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而目前大港沿海一带有200个养血蚶场,有约7000支非法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