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大系统的佛教里,汉文系的资料最多,而且还在增长中。
巴利语系的三藏基本上已完全定稿,也已经是完整的资料。此完整的圣典不会再增加其他新的内容,即使当代有高僧的著述,也还是藏外去流通,不能再入藏。这些历代高僧留下来的著述不少,也对整体的佛教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只能是“藏外别传”。藏文系的三藏也基本上是如此。
汉文系的大藏经,还会继续在增长,因为还会翻译一些藏传的资料,以及巴利语圣典,这些都可以再“入藏”,因为汉文系藏经,并没有完全定稿。也就是说历代祖师高僧的著述,若是符合“入藏”的标准,还是可以在编辑藏经时,将之编入,或编成“续藏”。
这是汉传藏经从编藏后都会有的作法,故有学者认为太虚大师的某些著述,是可以“入藏”的,也有人盛誉印顺导师的“妙云集”,如一部“小藏经”。这表示汉文系藏经还是一部“活的藏经”,仍有空间让其他系统的翻译圣典编入,也仍在开放给历代的高僧,接受他们高水平的思想著作。
原来在编辑汉文大藏经时,除了翻译自印度西域的圣典:经、律、论三藏外,也已经将中国本土祖师们的论著编入。大藏经完成编辑后,还有“续藏”、“遗珍”的继续编辑,所以其篇幅之大,是可以没有止境的,而且保持继续公开的性质。当然这使汉文系藏经开拓很大的空间,但面对另一个问题是编辑的水平的标准,谁可负责。如新编的藏经增加了一些新的资料,谁有资格判定“入藏”的标准。如果有借这个机会将一些资料编入,却不符合标准的,就会让藏经的水平和“神圣性”受到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