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食”(Hansik)即韩餐。我第一次接触韩餐是在大二那年。韩籍交换教授金淑熙老师在学期末把我们带到孟沙一家叫“本家”(Bon-ga)的韩餐厅,点了石锅拌饭、参鸡汤、烤牛肉、泡菜锅等海外韩餐厅必备的各种料理,让同学们大快朵颐。
来韩以后,受气候和体质所限,我开始戒辣,然而日常生活所吃的仍以韩餐为主。很多人对此不解问我“不吃辣要如何在韩国生存”?他们不知道,其实古时候的韩国菜并不像现在这样离不开辣椒。不久前,我在一场演讲中就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上周三,由韩国外交部“长者公共外交团”主办、成均馆大学本科教育学院承办的一场学术发表会在校内举行。大会以韩流为主题,旨在为数百名外国留学生介绍韩国文化。我以韩国饮食文化为题,结合韩语史的一些内容,和本科生们分享自己对韩餐的一些看法。报告中,我选择了辣椒、菜多肉少的饮食习惯以及传统糕点这3项内容来详加叙述。
辣椒传入韩国,一般相信在壬辰倭乱之后,而且这种香料还是通过日本进入半岛的。安东张氏于1670年左右写成的韩文食谱《闺壶是议方》(韩文书名为“Eumsik-Dimibang”)中介绍的香料衹有胡椒、生姜之类,朝鲜王室的宫廷菜也几乎没有辣菜。
更有趣的是,今天韩语里辣椒一词为“gochu”,这个词源自“gochyo”,学者大多认为是汉字“苦椒”,但这个“gochyo”本来却不是辣椒,而是胡椒!成书于明永乐年间的《朝鲜馆译语》中<花木门>里有“楜椒”一词,与之对应的朝鲜语单词为“果绰”。这个“果绰”是用当时的汉语读音来译写朝鲜语“gochyo”一词的,可见这个词本指胡椒,在辣椒传入朝鲜半岛后,才逐渐改为指称辣椒。
(上,待续)
作者为成均馆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xiaoyueni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