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陪孩子做功课时,发现孩子的功课挺难的,于是就拍了放上面子书跟朋友讨论,讨论内容也只是绕在现代孩子功课的难度,结果这帖文被孩子班上导师看到了,第二天导师就在班上要他的孩子站起来,当著全班人的面骂了孩子一顿。
我听了非常惊讶,这孩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当著全班人的面骂他?如果老师觉得家长不应该把孩子的功课放上网络讨论,应该跟家长谈,如果觉得家长做错了,就算要骂也应该骂家长,而不是骂孩子。
最后事情就在朋友的孩子担心爸爸去见了老师之后,老师会在班上针对他而坚持不让他去学校找老师了解事件而落幕。我没有问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会觉得家长找老师之后他就会被针对。
这事不难理解,就好像这次他被罚站被骂之后,其他学生就会回家跟家长说:“请你们不要把我的功课放上网讨论,如果你这样做,老师会在班上叫我站起来,然后当著全班人骂我一顿的。”一样,很显然之前有同学因为家长找了老师沟通之后就被对付。
这点让我觉得疑惑,亲师交流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的良性沟通能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问题,以便在家能帮助孩子,老师也能把教养的工作还给家长。
截稿前又读到古来某间华小体育老师因为学生在体育节喝水而把三年级学生打得伤痕累累的新闻,新闻中家长坚持这老师不适合再教学生,不能只是调职而必需辞职,因为调职可能害了其他学校的学生。
办教育的本体是为了孩子,所谓教育是让孩子学习,让他们成长,如果这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我却发现,问题去到最后大家都在解决大人的问题,忽略了教育主体应该是孩子。
当大家在老师错误对待学生时,都会提到学校老师压力太大、文书工作太繁杂、学生人数太多、资源太少等等等,至于手无寸铁的孩子在心理发展和成长需要的各项需求,如青烟一般在纷纷扰扰的声量中被人遗忘在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