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对于一般民众来说,权威乃属必要,毕竟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在每样事务上都亲力亲为,而且做到熟稔、精通、透彻、极致的程度。职是之故,对于宗教,诚如对于经济、教育、医疗、艺术等那样,人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期望、寄托、仰赖于权威。
之所以,一般相对完整的社会总有各种权威建构,包括宗教权威,个中包含如经典、律法、仪轨、组织、领袖、专职者等元素。这些元素的权威地位和性质或有差异及等级之分,对信众发挥著不同意义、层面、方式、程度等的影响。甭说,基于宗教本质上是为了协调、整合、稳定社会,宗教权威的建构,自然也是为了更好地达至此目的。
然而,诚如政治、经济,乃至教育、医疗等权威,在各种内外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之下,难免也会出现各种负面状况——毕竟人总有一些盲点和弱点,或者纯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易言之,原本旨在协调、整合、稳定社会的宗教权威,也有可能失去其功能,甚至与其目的背道而驰。是以,对权威恐怕不能一味盲从,总得时不时反思、检讨、评估其合理性及合适性,以免因迷信权威反而坏了事。
世俗化与民主化“洗礼”
惟在许多社会,诚如政治权威,宗教权威往往也是难以撼动的庞大、森严建构,加上其自然带有“神性”,一般人更不敢轻易质疑、批评,遑论挑战之。尤其在流行政教结合的古代,政治和宗教都带有神性,且还相互庇护、支撑,平民百姓只能归顺、隶属于之,稍不听话就被视为刁民、迷途者,敢于抬杠、造反则属于叛徒、异端,甚至人人可诛的“乱臣贼子”了。
幸好,今天大部分社会都陆续走向政治世俗化和民主化,政体不再带有超然的神性,一般人也比较敢于质疑、批判、挑战政治权威,可谓民智和民权的大跃进(虽然问题依然不少)。惟政治上的世俗化和民主化,会否同样发生在宗教身上,或者其影响会波及宗教?虽说变数不少,事实上的确会,只是不同地方或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及程度而已。
在许多西方社会,宗教话语及权力已相当开放和下放,而非严格地中央一统,所以可谓相当民主。即便教徒个体,有时候也敢于质疑、批判、挑战权威(因有世俗法律的保护),非教徒则更甭说了。所以欧美会出现公然影射、嘲讽宗教的“飞行意粉怪教会”(The Church of FlyingSpaghetti)行动,著实不出奇。当然,更相干和显著的是当地各种新旧宗教自由乃至蓬勃发展的现象。
无论如何,在相当一部分非西方社会,政治的世俗化和民主化显然只能“半天吊”,宗教权威也依然相当集中化,甚至还不断渗入政治结构,企图恢复或加强政教合一。许多民众实际上也无多少思想和信仰自由,仅能奉从权威的指示及安排。惟即使如此,古代意义上的宗教权威要在今天的客观条件上持续,恐怕也不易,单单互联网上的资讯大流通和多元化,就难以应对了。
也许不论古代或现代,权威还是有其意义,否则许多人会很茫然无措。不过,很可能任何新权威要取得合法性乃至相干性,还是得经过某种世俗化和民主化的“洗礼”以淡化神性——包括宗教权威——虽说这似乎有点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