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届我国大选可说是独立以来最具争议和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一次;有者认为希盟或大胜不然至少维持现状,有者认为希盟可能溃败到1/3都有不保之虞、甚至许多改革大将被淘汰出局。
在检视各方的论述和依据前,我们先来看看以2008年308大选为分水岭的目前发展局势。
从2008年308海啸到可能明年农历新年后才举行的第14届大选,足足为期10年。
经过这10年来的发展,我认为在野党势力已成气候,希盟已经成军。这是因为:1.许多精英、人才纷纷加入希盟各政党,其干部、组织力量提高已经今非昔比;2.各政党皆已非常明白以我国国情,非结盟无以成大事;3.人民已经熟悉执政、在野政党的性质、政纲差异,乃至于各自的内部矛盾。
因此,执政党、希盟支持力量此消彼长,耗尽资源、缠斗10年后的两军对峙,双方都具备胜出的实力。
民生困难达临界点
相信希盟可能大胜的依据主要是:1.在野党组织和选票基本盘如果计入伊党,巩固且壮大;由于执政党腐败的证据明显,加上国家陷入长久的经济民生困境,因此伊党基本盘在来届的投票趋势比较可能不会完全盲目追随伊党,而会大部分依然投选在野党,出现“弃保效应”。
2.在野党从民联瓦解到马哈迪加盟、希盟成军、联合作战“一对一”成型、选民经历了熟悉期,主观条件已经成熟。
3.使用意识形态、族群权益、马哈迪执政期间包袱、(伊党)推行伊化、(巫伊)推行马来人大团结来吸引选票在来届大选可能失效,因为马来西亚全民共同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包括FGV丑闻)、民生困难似乎已经到了临界点。
4.执政党和在野党各有30席以上的边缘选区,各受腐败议题和三角战议题冲击,但是腐败议题涵盖所有议席,三角战却没有全国性影响力。
5.马来西亚属于相对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尚可寄望于其整体选民素质和智慧。
改变“认同现状”思想
有人认为根本不用考虑变天,因为希盟可能溃败到1/3席位都不保,甚至许多改革大将被淘汰出局、马来西亚改革倒退数十年、宗教化浪潮席卷大马、非穆斯林出现“失望移民”的浪潮。
悲观者的依据是:1.伊党叛变(这样说应该不以为过吧?)后的双补选显示三角战情况下,伊党基本盘紧紧跟随其候选人。因此,在野党大部分的边缘选区在伊党具有关键少数的情况下著力出战,有利执政党。
2.在野党在505大选以过半的选票胜出选区,尤其是相对比较仰赖伊党基层干部助选的公正党选区大量丢失。
3.乡区、巫裔、垦殖民在执政党大力输送利益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身既得利益,依然认同维持现状;对这些人而言,关键在于如何转变他们对马来西亚的认知——“这样才是我们的马来西亚!”。
4.马哈迪执政时期的专权乃至于滥权的事迹,在他加入在野党、冒大险与纳吉缠斗之后,还被部分知识分子执意做为其投票取向的决定因素,进而影响部分支持在野党的选民。
5.希盟内斗不断、安华失去控制、土著团结党候选人可能选后变节等担忧,以及执政党著力运作的“投废票运动”,也可能影响部分支持在野党的选民放弃投票。
大选成败变数
2008年到2013年基本上是民联实力大增的成长期,2013年大选后迄今则是波云诡谲时期,因此以上的“希盟大胜”和“希盟溃败”的说法都各有依据;然而,如果我们暂时跳开来看,前后出现的来届大选成败变数如下:
1.伊党退出在野党联盟,其基本盘在来届的投票趋势是否跟随伊党还是希盟?
2.安华虽被囚禁,但明年6月猛虎出闸的他,如何为来届大选继续运筹帷幄。
3.一马案件造成我国经济衰败,进而造成的民生问题,是否将产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的“民生海啸”?
4.选区重划非常关键,因此在野党提出多项司法挑战,把选委会将重划报告提交国会以取得通过、生效的如意算盘给套著,也可说屡败屡战:由于选区重划得以扭曲选举结果,因此执政党一再推迟举行大选-来届大选是否来得及采用,事关重大。
5.40岁和以下的年轻选民高达52%,关心切身的民生议题。他们当中很多没有在2008年,甚至2013年大选投过票,怎样才是他们要的、想像中的马来西亚?是否能够与要恢复马来西亚昔日荣耀的支持在野党的选民达成共识?有赖在野党是否成功绘制出新的“这才是我的马来西亚”气象。
6.在大选竞选开打时期、两军对阵时的变数、底牌,能操盘、应变得宜者胜。马哈迪复出,因挺身与纳吉缠斗,几乎成为全马声望最高的政治人物;他领军下的两军决战、临阵决断是否能够一举改变马来西亚政治版图?
回到主题,来届大选会如何?我认为,在国家多起重大弊案路人皆知、经济民生陷困的情况下,在野党集会虽出席者寡,乃是大家都深刻意识到:集会无用,但是他们手中一票在来届大选将关键十足。
而纠结马哈迪往昔执政时期过失的、执著投废票的、梦想落实355伊教刑法的还是非常少数,因为经济、民生生计问题早已大大超越一切成为全面议题。因此,以马来西亚选民的整体素质与智慧,我推论目前是准备做出改变的海啸前夕,并且将会是民生困顿临界点下的全民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