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殖民地政府于1824年将槟城、马六甲及新加坡组成海峡殖民地,由单一的政府治理三州府的事务,就这样英殖民地政府取得了马六甲海峡的统治权,巩固了在亚洲航海权势。于是打开了华人移民的大门。华人在三州府的人数大量增加,形成了华人社会。英殖民地政府欢迎华人的移居,因为华人的勤奋使三州府走上繁荣之道,并为各种建设提供了活力。
英殖民地政府尊崇法治,并在行政方面提出种种计划与方案。拥有完整的法律制度与良好的行政系统,加上华人的劳动力,使三州府逐渐走上繁荣之路与此同时马来半岛人仍由各州苏丹统治。没有完整的司法制度也无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许多地方的酋长,为了自己的利益,时有争执甚至发动武装斗争。居留在半岛锡矿丰富地区的华人也就组成会党以保护各个集团的利益。当年在半岛的重要会党有海山与义兴各拥武力与锡矿地盘。
后来半岛北部拉律为了争夺锡矿地盘发生大规模的械争,治安失控。两个会党也有党徒在三州府参与闹事。英殖民地政府持其在司法与行政的优势,逐有将半岛置其统治之下的构想与行动。于是1884年将统治延展到马来半岛各州。英殖民地政府统治马来半岛之后,发现原来的华人会党仍有各种影响力,包括非法活动,便于1889年通过社团法令,凡是社团必须向政府注册,务使全部社团都在法律范围之内活动。没有注册的社团组织都属非法,其活动必受到法律对付。私会党的党魁发动械斗重者被驱逐出境,轻者被控上法庭。
华人大量移民到马来西亚,与英殖民地政府是分不开的。马来西亚天然资源,尤其是锡矿非常丰富,必须有大量勤劳的人民从事开采工作。从1900年至1911年清王朝摇摇欲坠,先有百日维新运动,继之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运动,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南方福建广东的贫苦民众便纷纷到东南亚各地,寻觅新生活。客家人也随著移民潮到马来西亚各地从事打铁业、裁缝业、经营洋货布料和当店。尤其从事采矿事业的人数更多。采矿业辛苦冒险,但是其中少数幸运者可能因而成为巨富。
华人从中国家乡南来之后,天涯浪迹,在陌生的环境中为求互相扶持与协助,纷纷在社团法令下组织了许多同乡会。客家人也不例外。在客家人众多的地区往往就以州或以县组成如惠州会馆、嘉应会馆、大埔会馆等。在某一些客家人的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就组成客家会馆,上个世纪从1900年至1950年大多数的会馆的成员都是南来的第一代,乡情浓浓,许多人都怀著有朝一日,衣锦返乡的梦想,大家都以侨民自居,对于中国的社会政局关怀备至。到了1937年日本军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的军事侵略行动。掀起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千层巨浪。马来西亚的华人同乡会组织,包括客家的同乡会都响应了抗日救亡的号召,大家竭力捐献。1941年12月7日,日本奇于突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事爆发。日本于1942年2月占领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之后,对华侨社会,华团的负责人高举屠刀。整个华侨社团陷于漫漫长夜,华团包括客家团体全面陷于停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态苏醒。不过仍然关注中国的政局。1948年政殖民地政府宣布紧急法令,对付以华人为多数组成的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局势动荡,社团也谨慎行事。到了1950年局势逐渐明朗,英殖民地政府有意让本地出生的华人子弟和有意永久定居的人获得公民权,并且让人民组织政党,然后和平移交政权让马来亚得到独立,因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政治局势。马来亚原是一个殖民地,不久就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华人必须争取公民权成为独立的马来亚公民,因为如果国家独立了,而我们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这样国家独立了,对我们是没有意义的。
侨民成公民的演变
马来亚于1957年8月31日争取到独立。从1950年到1957年对马来亚以及马来亚的华人社会而言,是一个政治蜕变时期。华人社会从一个侨民社会过渡到公民社会。从华人社会的结构来看1900年到1940年南来的一代,这时候都垂垂老矣。本地土长的一代已在继起。并以国家公民,国家主人自居,华人社会与华人社团的成员在思想上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1957年马来亚的华人团体包括客家团体已经不再是华侨团体,而是马来亚公民的团体。不过在语言血缘和文化上仍然是与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组成的团体是一致的。
马来半岛的华团组织,最成立的首推客家人的组织,其中最早成立的客家人团体有马六甲的应和会馆和槟城的嘉应会馆成立于1801年。继之成立于1805年的马六甲惠州会馆和成立于1807年的马六甲茶阳会馆,这几个属于客家人的组织在马来亚的华人社团历史上属于最早的,客家人的社团是华人社团组织的先锋。
1941年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之前各地的华人社团组织包括客家团体都怀有侨民意识。视这里为暂时的侨居地,参与组织者都有他乡遇故知的情怀,而大家所关注的是中国故乡的社会政治局势。到了1937年抗日掀起的民族救亡运动,马来亚的华人社团也全神投入了救亡运动。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了,华人社团转而关注本地的社会政治发展,大家要团结一致,面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的课题。对于土生土长的新生代而言,这里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家乡。先辈的家乡是我们的祖籍,不再是我们故乡,那是我们寻宗问祖的地方。我们和我们的团体必须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种课题,客家团体的成员也一样转而关注国家的各课题。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诞生的。其经过如下:
1976年在马来西亚怡保召开全国客家公会代表大会,有31个客家团体出席大会,大家一致同意筹组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并于1978年得到政府批准注册,依据章程采取轮值制,首届客联会主席由霹雳州客家会馆主席胡万铎兼任,他就是客家联合会的创会会长,随后历任客联会会长的人士如下:曹快喜、罗超德、沈盘祺、罗仲勋、拿督田德源、黄志仁、拿督王平忠、拿督萧光麟博士、拿督吴德芳。
第11届会长拿督吴德芳指客联会采轮值制行政效率不如理想应该改为中央制,他也倡议购买会所,得到大会通过。第12及13届客联会会长为大企业界家丹斯里谢富年,1999年在他担任会长时,举办了世界客属第15届恳亲大会,出席的代表有来自亚洲、美洲、澳洲、非洲、各地客家人,人数高达两千多人,盛况空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医生应邀为恳亲大会开幕嘉宾。恳亲会筹委会主席在大会建议举办“亚细安客家恳亲会”也得印尼客家公会赞同,并于2000年举办了亚细安客家恳亲会,并得当时的印尼总统瓦希德邀约到总统府接待,瓦希德宣称他的先人祖辈中,其中有一位是客家人。
成立大马展览厅
2000年,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在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成立了马来西亚展览厅,面积240平方展,客联会提供了文物百多件、书籍73本。
目前马来西亚的总人口约有2900万左右,华人约有700万,分为7个方言组织即广东会馆联合会、福建社团联合会、客家公会联合会、潮州公会联合会、海南会馆联合会、广西总会、三江总会,统称为马来西亚七大乡团,采取轮流领导制。大家合作无间。
客联会现任总会长拿督杨天培硕士,在杨会长的领导下全体78个属会及理事,精诚团结,终于购置了两间毗连的店铺,作为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的新会所,堂皇壮观,活动空间足够,展现客家人的团结与实力;提升了客家人的声望。
青年团与妇女组是客联会属的组织,一方面可以单独活动,另一方面又可以与母体相辅相成,支援母体的重要活动。现任青年团团长是萧志国,在他的领导之下,除了展开全国客联青的体育和文化活动之外,同时也积极与海外青年团体的联系,互相交换青年活动的讯息。现任妇女组主席是潘斯里谢淑珍女士,妇女组除推动客家美食活动之外,也积极与国内的妇女团体合作争取女性的权益。
前客联会秘书长拿督林济升医生多年来曾为客联会作了很大的贡献,受到本会的褒扬。于上一次的会员大会中,客联颁给匾牌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