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开始著手书写硕士论文,我选择了我的宗族做研究对象。一路从马来西亚麻坡的武吉巴西﹑武吉甘密到昔加末的利民达到中国的永春进行田野调查。与此同时,我也消化了不少族谱资料,将宗族的渡马始祖的谱系有系统的进行梳理。
2011年我完成了本身所属宗族从中国南迁马来西亚的历史经过的论文后,就著手继续进行跨宗族的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研究计划,而最理想的研究对像应当是我渡过少年时光的家乡——柔佛麻坡的武吉巴西。除了对地方的熟悉度有利找到对地方史实的梳理与追溯之外,更重要的我本身对这块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驱使我去用文字来还原历史面貌的一股使命。
对于在武吉巴西土生土长者而言,他们祖辈来到武吉巴西,不过只有百来年的历史。但大部份乡亲们对家而言,祖辈们从唐山来到武吉巴西的来龙去脉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武吉巴西的由来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的祖父辈从唐山来到武吉巴西的来龙去脉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今日所看到武吉巴西的面貌是如何从历史中渐近的演变过来,也难以进行系统性的说明。国情不同,我们这里不像中国的地方政府会负责撰写地方志,所以没有官方系统性的资料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式的口传历史,很难将武吉巴西的历史原貌拼凑出来。
武吉巴西永德公冢
很幸运的,永德公冢的丧葬者的基本资料记录﹑历年会议记录,以及创建时期的碑文大部份都完整保存下来,为我们在追溯武吉巴西过去住过那些人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因此有利于本研究上史料上的掌握与研究的开展。在《永德公冢记事簿》中,我们得以了解到武吉巴西的先贤们曾经在处理乡亲的丧葬问题上进行那些活动。再者,从《高阳余氏族谱》、《马来亚联介福乡龙津乡陈氏族亲汇志》、《马来西亚联合邦永春大坵头林氏世系汇志》、《育人学校建校特刊》,以及吴木坚校长保存的剪报资料等等材料,去梳理人、地、事、物的关联性,再结合口述历史与田野调查,终于初步建构出武吉巴西的历史面貌的雏型。
武吉巴西永德公冢理事会拥有远见,将永德公冢与地方拓殖史的研究工作一并结合,率先为国内地方史的研究立下创举。更难能可贵的是,武吉巴西永德公冢是国内华人义山少数将自开山以来的会议记录、安葬于此山者的基本资料完整保存的公冢组织。透过义山史料的保存,我们才得梳理永春人和德化人在武吉巴西的发展历史变迁所扮演角色,以及追溯先贤们在这片土地留给我们的历史记忆。这是本书付梓后所要带出的意义所在。唯因时间的伧促,本研究自2012年2月28日签署研究协议书开始至今年农历年前结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尚有疏漏之处,或因此造成本书在部份章节的处理有不足的地方。
追溯过去工程
历史是一项追溯过去的工程,所陈述的内容到不到位,需视掌握的材料、投入的时间,以及个人驾驭资料的功力。碍于本研究计划必须赶在今年四月永德公冢百年纪念前完成,以及研究期间所能收集到的史料的有限性,再加上个人在史学上的基础尚待加强,以致本书仍有许多有待加强之处。当然历史记载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历史本来就具有多个面向,需要不断有新证据的发现来进行修正,才能趋近原有的面貌。期许本书面世之后,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提供宝贵的补充意见,让武吉巴西地方发展史更为贴近事实。
地方史在我国一直不受政府重视,尤其是华裔先贤开拓的乡镇,更难期望政府主动替华社进行地方史研究。华社如果要保存地方的历史记录,就只有自行研究。期许武吉巴西永德公冢理事会的这项义举,能够成为国内华团推动地方史、乡团史研究的一个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