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喝茶为文化的居銮,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人开设颇具特色的咖啡馆,使喝茶生活更多姿多彩。然而,啡馆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却是这头开了,那头却又关,淘汰率极高。粗略估计,近5年来,居銮有1/3新式咖啡馆面对经营困难,屡出现店面顶让,更换经营者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道出了人活著的基本需求。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饮食业总有商机。尤其居銮为务农经济社会的小镇,早期当地人清晨便到田里劳作,中午时分开始空闲,便聚首茶餐室喝茶聊天当消遣。
有空就喝茶的生活习惯,一代传一代,已形成当地文化。随著商业发展,当地的用餐喝茶地点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茶餐室及小贩中心、到连锁餐饮店,以及现代化的咖啡馆琳琅满目。
咖啡馆“Cafe”一词源于法文,在欧洲狭义为专门售卖意式咖啡及销售蛋糕等甜点的传统咖啡屋(Coffee House),专卖茶的店铺则称为茶室(Tea Room)。随著时代变迁,欧洲部分咖啡馆经营者结合咖啡屋及茶室功能,同时贩售咖啡与茶,让顾客有更多选择。
然而,随著地区与文化不同,咖啡馆在其他国家可泛指传统咖啡屋或茶室,也通用于家庭式或者具主题装潢,价格平民化的小餐馆。
我国多数咖啡馆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贩售各种正餐、小吃及饮料,涵盖中华及西洋料理,也有本地传统美食,环境舒适,还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5排店屋14咖啡馆
居銮的咖啡馆风气是在2010年兴起,并在2012年迈入高峰,市区涌现各具特色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主要集中在新市区,例如位于两家大型购物广场及一家中小型超级市场的杜古果路,5排店屋有14家咖啡馆营业。
近来也有部分业者转战旧市区,或距离市区较远,住宅区附近的商业区打拼生意,例如华阳街、南峇街、大洋园及龙城卫星市,皆可见咖啡馆树立。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咖啡馆结合早餐店、西餐厅,或酒吧的功能,贩售西式或南洋早餐、价格较高的西式主菜,或者各色啤酒及含酒精成分的特调,让饮食经营的面貌更加丰富。
新式咖啡馆的崛起迅速,淘汰率也高。根据《东方日报》收集,不包括连锁店,居銮至今保守估计曾开设逾30间各具风味的咖啡馆。据了解,有6家咖啡馆已结束营业,另有4家咖啡馆换了经营者,却沿用原本的店名招牌。除此之外,当中有6家咖啡馆曾暂时休业或目前依然休业中。
以90年代兴起的居銮老字号“老井茶坊”为例,至今已换了5名经营者。现任业者参考时下年轻人的喜好,并结合自己的梦想,打造全新的“老井·说书人”,吸引消费者光顾。
“老井·说书人”咖啡馆现任业者周晃毅受访时表示,据他所知,该咖啡馆自90年代便存在,当时主要卖茶,是在1998年间迁至现址,是当地人在学生时代的集体回忆。
迎合年轻人喜好
“但是,当我们还是消费者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老井人潮随著时光飞逝越来越少,即使各任经营业者更换菜单,生意似乎也没有太大起色。”
他透露,他是在去年5月顶下该咖啡馆的店面,希望该咖啡馆增添阅读风气,便置入大量的个人藏书,并参考年轻人的喜好,特设许多适合用来拍照的主题场景及道具,并于同年11月开张,至今反应不俗。他坦言,居銮咖啡馆有越开越多的趋势,竞争激烈。例如他个人还蛮喜欢的2家咖啡馆,如今已结束营业,令人惋惜。
他推测很可能是消费者喜新厌旧,或只有少数人欣赏到业者的用心。“为了投年轻人所好,我常与各组织团体合作,在咖啡馆举办各类社区活动如辩论比赛、二手衣跳蚤市场,以及舞台剧演出等等,希望年轻人喜欢,从而吸引他们上门消费。”
食物方面花心思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开业甫满2年的“On The Road”咖啡馆业者蔡兴隆认为,比起怡保、槟城、新山等城市,居銮咖啡馆增加的速度其实还算缓慢。
很琐碎也很伤脑力
“居銮需要再多几间既有特色又愿意在食物上下功夫的咖啡馆,我对此感到非常期待。我觉得要开咖啡馆,最重要的是你要喜欢这样一份工作,因为工作内容从吧台到厨房,可以很琐碎也常常很伤脑力,并非一般人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
他透露,他与妻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咖啡馆,觉得一间小店给了一家人好生活的基地,因此即使再劳累,也能够继续走下去。
业者:有竞争才有进步
仍休业中的“9119”咖啡馆业者周凯嫣认为,居銮出现越来越多现代咖啡厅,虽然加强同业竞争,但并非坏事,尤其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她透露,她是因为个人原因不得不暂时休业,目前仍有许多事物有待处理。
“这段期间也有许多顾客致电询问咖啡厅几时要恢复营业。虽然在休业中,我们仍然有为咖啡厅做一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