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时代
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原来这是心理作祟。根据心理学家林俊成所说,在心理学中有对美容易产生好感的说法,这是所谓“美就是好”(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的错觉,只是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同,但就个体而言只要主观觉得美的人事物,就会相对有好感。
问:美丽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答:在心理学有个“月晕效应”(halo effect),也就是看到一个人有亮眼的外表或特质,就会觉得其他表现都会很好;简单来说,帅哥美女都常都会被认为心地善良、工作优异、人生胜利组等。就好像月晕一样,看到月亮大小比实际的还要大,意思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印象判断往往只从局部特征开始,然后迅速推论出整体印象。
不过,从心理学角度,以貌取人的“貌”除了只脸部以外,第一印象的形成也会受到身形、穿著和谈吐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若穿著合宜、谈吐适当、保持微笑等外在形象,可以衬托出个人特色,让人想要更亲近。
问:高颜值会影响人际关系?
答:外貌通常只是让个体快速形成第一印象,或许在初次见面的关系建立可能比较吃香,但是要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还是有所谓日久见人心,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外在很美,但内在很丑时,对于其评价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心理学有个现象是“利用他人荣光”(bask in reflected glory),人有时候和成功人士、偶像明星或网帅网美产生连结,例如:和某帅哥美女合照、和某偶像明星一起吃过饭等,个体就会感觉到自尊提升。因此,帅哥美女需要普通人衬托,普通人需要帅哥美女提升自信——别人会觉得身边都是帅哥美女的人,一定有两把刷子。
问:大部分人常会说“内涵比外貌重要,因为内涵是一辈子的,但外貌只是短时间”。对此,你的看法是?
答:人脑子想的、嘴里说的和手里做的常常存在落差。内涵是一辈子的,但如果没有外貌的吸引,往往也不太想深入了解对方的内涵。
别因此灰心,因为在人际互动中,虽然外表占第一印象的主导地位,但真正相处后,发现虚有其表,那么对这个人的印象则会大大扣分。而第一印象不是很好,深入了解后发现他具有美丽的内涵,这时候的态度则由负转正,这种第一印象普通后来印象变好的,往往会让人际互动更加稳固。
举例来说,你走进一间店要购物,一位销售员面容姣好,另一位相貌普通,你会想要找谁询问商品?多数人可能会找美丽或帅气的。如果再跟你说,面容姣好的是新人,对产品还不那么熟悉;但相貌普通的具有服务热忱,而且对产品属性了若指掌,这时你会选择向谁购买?你内心动摇,想要改变选择对吗?但很现实的是:在还没有知道后面资讯时,你唯一的判断指标只有外表。这也倒不是代表就一定要去整形,而是可以透过打扮及微笑来增加自己的魅力。
整体来说,如果要短时间内建立关系,外在特质可能占有一定影响力;如果要长时间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内在特质就会显得更重要。
问:根据研究,容貌低于平均值者每小时少赚9%的收入,而高于平均值者则每小时能多进账5%。一篇论文《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貌经济学”:身材重要吗?》称,女性每增加1000克的重量,收入就会下降0.4%,身高增加1公分,收入会提高2.2%。从这两个研究推出,颜值似乎和经济收入有著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对于这个,你的看法又是什么?
答:过去心理学研究有一部分著重容貌和行为表现的关系,这些研究是相关而非因果,也就是说——面容姣好越有可能收入较高,但不代表长得好看就一定拥有高收入,或者高收入就一定是帅哥美女。
外在是先天的礼物,但不是唯一的礼物,就像初入职场新鲜人,没有相关工作经历,那么学历可能就影响是否录取第一份工作,不过开始工作后,资历就会变成评量个人能力的标准。学历就好比一个人的外在,资历就好比一个人的内在。两者相辅相成,若没有外在,那么就得尽力充实内在,因为在职场中人际互动的品质,远胜于个人的“颜”质。
通常在意外在形象的,某程度上比较会经营自己,也会在第一印象中产生好感度,进而产生影响力。心理学研究里,看到外在与收入相关的族群是中产阶级女性,外在对男性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低收入或高收入女性,外在影响也不大,帅气或美丽是在基本生存需求获得满足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而高收入的族群大多数靠能力打拼,这时外在大都相对是次要的,因为一旦被定义为成功人士,对外在面容的注意力反而会降低许多。
外在容貌或许在面试谈薪资的时候比较吃香,但实际进入工作后,还是有所谓的绩效考核,若没有真正的实力或展现个人特质,那么也容易被当作“花瓶”,甚至绩效奖金某一程度与工作实力与内在特质相关,若是薪资分为固定薪资与绩效奖金,那么外在可能只与第一份工作的基本底薪具有高相关,因此若觉得自己不够帅、不够美也别气馁,我们就靠产值来弥补颜值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