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誉设计大奖(Kokuyo Design Award)首次在本地进行宣传活动,小型展览设在孟沙集利(Cziplee Bangsar)文具店的底层。作为一家走过半世纪的文具零售店,集利虽顺应时代转变模式,却始终坚持:“我们是卖文具的店,首先得把这件事做好。”
孟沙集利楼高三层,偌大的空间放置无数橱柜和架子,各式各样的文具分门别类,乃至按照颜色排列,即便来客没有指定要买的物品,也可在里头逛上一下午。某程度上,集利欲营造的确是逛文具店的体验,光是流连其中,就感觉被疗愈。
国誉文具(Kokuyo)全球市场经理河田壮一笑称:“我1年前造访后,就决定是这里了,店的概念很棒,而且店主欣赏真正优质的产品,以大马的环境而言,是很特别的存在,因此在选择合作单位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很容易就下了决定。”已接手管理集利的第二代曾达勇连忙接话:“我们真的非常荣幸。”他接著透露:“国誉文具在大马销售也已40年,我们也曾想过除了销售以外,还能建立怎样的合作关系,恰巧今年我们庆祝50周年,他们找上了我们,有了这样的合作。”
集利50年前在雪州加影起家,除了文具,也售卖参考书等学校用品,从半间店面到一间店面,再发展到如今的4家店面,并在12年前于孟沙开设分店。说起这半世纪以来文具生意的起落,创办人曾运华分享心得:“50年前文具的种类很少,不像你现在看到的有那么多可以卖,我也试过什么都想卖,但后来领悟出必须专心做好一件事,做文具就好好地做文具。选择货品时只选有品质有价值的,最重要是自己也喜欢和满意,由此建立顾客的信心。”
传统和创新之间,力求平衡
集利和国誉文具有一个相当显著的共同点,即是在新旧交融上有著不约而同的共识。日本的高科技研发实力有目共睹,但它同时是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河田壮一强调,品牌底下的产品具有多种面向,极力在传统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无论形态如何改变,根基始终牢固,他有感:“事实上,大家都在经历同样的事,香港作为一座城市,也面对新旧共存的挑战。”
关于这一点,曾达勇和曾达荣两兄弟面对的是如何带领传统文具产业完美转型,成为一家在新时代里仍然被需要的文具店,曾达勇说:“我们得思考如何将父亲留下来的legacy(遗产)变得有趣、可持续。”和国誉文具这样的国际老牌建立合作关系无疑是一项里程碑,在这之前,两兄弟也积极在店里推行书法、美术和手作等工作坊,弟弟曾达荣透露:“其实10年前我们就打算办工作坊,但面对师资和空间等问题,直到两年前,这里(孟沙分店)发生大火,底层被烧掉,给了我们机会重新思考和规划。”
一旁的父亲曾运华忆述:“当时大家很受打击,心情很低落,甚至有想过要不要继续做,做的话做什么、怎么做,但无论如何,都还是以顾客的需要为主。”父子三人不否认两代之间在理念上有差距,曾运华笑说:“不能他们想做什么,我马上就点头,但也不能完全把门关上,就告诉他们我得想一想,然后再让他们尝试。”
同业共事 携手保持竞争力
曾达勇和曾达荣分别修读金融和生物科学系,都曾在外工作,最终却选择投入父亲的生意,曾达勇说:“父亲没有逼我们接手,他只是问我们想不想帮忙。我们也没想很多,也不排斥,毕竟小时候,文具店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我们就是在文具店长大的孩子。”以大马为讨论背景,文具产业是否有前景,他认为:“从零售角度看,有,尤其是前沿产品。整体来说,数量可能会减少,但数额会增长。”
他直言,举办工作坊是教育消费者的方式之一,“我们来告诉你产品怎么使用,你的钱花在哪里。”零售业能直接面对顾客,也更了解顾客的需求,他认为,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懂得在现有的商业生态系统里进行磋商,“不只是和品牌商议如何把他们的产品带到店里,也可以和其他的零售商合作,这一点与国誉设计大奖今年的主题‘超越界限’不谋而合,同业不一定非得是竞争对手,现在很多生意都是第二代在管理,我们有各种共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