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IKN)传统与辅助医疗(T&CM)科主任林仁吉拥有中西医背景,在公共医疗体系里服务,除了协助病患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也担任中西医之间的桥梁,化解矛盾与误会,他认为,对病人有益的方案从来不是单独存在,“中医有一原则是‘扶正祛邪’,但严格说起来,中医主要在扶正,西医的治疗思路则倾向祛邪。”
林仁吉西医出身,后获卫生部奖学金到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Integrative Medicine)硕士课程,接著考获南京大学中医内科博士学位,是本地少数拥有中西医背景的肿瘤内科医生。他受访时指:“在马来西亚的公共医疗体系里,西医是主流,中医扮演的是辅助角色,和马来草药、推拿等同列为传统与辅助医疗。”
各有所长 应互相配合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辅助,是西医医疗上有所不足时,由传统与辅助医疗介入,比方说西医在物理和药物治疗外,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手段有限,于是便在康复过程中采用中医的针灸治疗。”林仁吉强调,中医在私人界可被看作治疗手段,但在公共医疗体系里,目前仍是扮演辅助的角色。
中西医相互不认同,甚至抗拒和排斥是常有的事,林仁吉指:“现有医疗体系采用的医学方式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简称EBM),即是统一利用科学方式证实医疗的成效,但这一点未必适用于涵括哲学思想的中医疗法。”他举例:“中医的医疗方式不一定能用科学方式举证,就像我们不能用篮球的规则去规范足球比赛,虽然可能可以找到规律性,但相对来说,缺乏全面性。中医按整体环境判断,透过科学检测显示治疗无效,或许根本是因为用错方式。”
一般来说,中医标榜根治,西医则按照症状解决问题,被看作两个极端,林仁吉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我们接受过中西医训练的医生能较客观地看待这个课题,两者各有所长,也都有软肋,所以才需要相互配合。你说中医治本,但西医的去除肿瘤难道不是根治?治标或治本,无法一概而论,那对双方都有欠公平。”
他提到中医的重要原则“扶正祛邪”,中医主要用于加强免疫能力,“扶正”的方式和效果比西医显著,而西医在外科上有较多可用的手段,比方说切除肿瘤和用于癌症的放射性治疗,更多时候起著“祛邪”的作用。拥有中西医结合的学术背景,林仁吉直言:“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同理,只要对治疗起作用,就是好的疗法。”
强制登记 便于追踪
市场上的中医诊所林立,专业度参差不齐,林仁吉直言:“市场需求没法控制,有经验的西医也倾向自己开设诊所,但中医面对的问题是政策的制定和执法的困难。”他透露,相关单位2008年开始针对传统及辅助医药法令进行讨论,2016年卫生部正式颁布宪报,新法令生效,隔年传统及辅助医药理事会正式召开会议。“理事会成立后的下一步就是将外头的传统中医都登记下来,现在处于过渡期,马来西亚中医师暨针灸联合总会和华人医药总会正在收集意见,已确定会在2020年强制登记。”
他指,许多人对于法令耗费长时间执行感到不解,“这件事的复杂性很高,不能用一个标准直接划定,5、60年前中医没有大学认证,都是跟随师傅学艺,这些中医师现在已很有经验,也不能说他们不专业,但考虑到安全性,还是必须登记,以便发生什么事,能够追踪。”
Q:有说中药和西药相互抵触,不可同时服用,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谈草药和药物的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简称DI)时,我们主要看两件事,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有《中国药典》列明药物的相对作用、利与弊,是否加重或减弱疗效。班纳杜的活性成分是什么,多久会排出体外,这些我们很清楚,但传统中药复方(两味或两味以上)非常多,举例四君子汤就有四味药,同时吃西药,没人敢保证不会有影响,毕竟食物也对药效有影响,这当中存在隐忧。
因此,我们(公共医疗体系)采取保守态度,西医进行化疗时,我们要求病患停止服用中药,尤其是对癌症等重大疾病,毕竟化疗疗程那么辛苦,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疗效,尽可能避免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