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餐饮结业潮:上篇
短短3个月内,陆续传出国外连锁饮食店在本地结业的消息,包括韩国烘焙屋“Tour Le Jours”、获米其林一星认证的香港点心餐馆“添好运”、日本吉蒂猫餐厅(Hello Kitty Gourmet Cafe)等。对于这股传染病似的结业潮,有人归因于经济不景气,也有人认为是饮食文化的差异,导致餐厅无法在本地生存,只好“退位让贤”。
甫踏入7月,便收到曾在本地掀起一阵“排队潮”、获米其林一星认证的香港点心餐馆“添好运”宣布正式在本地结业的消息。隔天,官方做出回应并表示,由于我国大多数人口(穆斯林)不吃猪肉,饮食文化存在差异,导致以“酥皮叉烧包”闻名的添好运没办法在本地生存。对于这种说法,大部分国人表示不赞同,反认为结业原因是价钱太高、市场策略错误,并以台湾“鼎泰丰”为例,指后者同样售卖含猪肉食品,但在本地很受欢迎,周末或用餐时间仍可见长龙,由此可见,“国人不吃猪肉”这一理由似乎不成立。
想当初开业时曾掀起热潮,最后却结业收场,这一现象和本地食客的消费模式不无关系。南方大学学院图书馆馆长兼马华文学馆主任许通元认为,本地许多食客,尤其是年轻人,都爱随波逐流,喜爱到访由社交平台吹捧出来的“潮店”用餐,并认为这样才能跟上潮流。以添好运为例,该店在2014年高调进驻本地市场,当时因为媒体大幅报导、铺天盖地的宣传,一度吸引许多人闻名到访,但许通元表示,一旦该店的食物没办法满足食客的味蕾,便只能创造一闪而逝的风光。他说:“因为只有让人想念食物,人们才会有再度到访的可能性。”
对于添好运结业,食客们自有一套看法。有人表示,该店进驻本地市场后,食物售价稍贵,而且份量不足,如香港分店一笼烧卖有4颗,但在本地分店却只有3颗。也有网友分享,谓一家三口到添好运用餐,花了近120令吉,只吃了七分饱;反之,以同样价钱到某家本地连锁点心店却能吃得饱饱。或许有人认为,添好运是顶著米其林一星认证光环的餐厅,不能与一般点心店相提并论,但许通元一语中的:“当食物的质素不符合价值时,你还会愿意到访吗?”他指出,海外饮食店在本地做不起来的因素很多,本地厨师能否胜任、员工的技术无法转移、员工的服务态度、管理问题、租金太贵等问题,都是导致一家餐馆倒闭的致命伤。
独特卖点留住食客
港式点心属粤菜一支,本地华人祖先南来时一并带来祖籍饮食文化,因此在我国不属于“创新食品”。加上港剧的催化,国内不乏各式点心店,且售价往往比添好运便宜20至30%。“当售卖的食物类型不是市场上独有,便必须确保食物有卖点,可以吸引食客再度到访。”许通元表示,售卖传统食物的厨师必须把传统精髓成功带出来,而创新食品则要确保食物的独特性足以吸引食客目光。事实上,本地已有不少经过改良的港式点心店,包括“多利餐厅”,走的是年轻时尚路线,把叉烧包里的猪肉换成了鸡肉,让穆斯林也能一起品尝港式点心的美味,这便一种创新的方式。
美食教育缺席 价格先于风评
许通元直言:“大部分国人没办法分辨一道料理是否好吃。”他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年轻人自小缺乏美食教育,导致他们容易被广告、网络资讯、潮流走向,甚至家人和朋友影响,进而盲目跟从,误以为“人多”就是好吃。
“在大城市生活,很多孩子均在双薪家庭长大,父母忙著工作赚钱,仅有少部分家长会注重孩子。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饮食、健康都顾不好,更遑论食物的美味了。”对这群人而言,味道是其次,吃得饱才是重点,“所以有些人懂得欣赏精致食物,有些人却认为精致食物华而不实。”他坦言身边确实有朋友基于对食物没有要求,也没有看法,从而没办法分辨食物可口与否。
美食教育不曾出现在课本上,也有没有任何相关的兴趣班可以上,许通元认为,美食教育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包括如何辨认食材的新鲜度、如何处理食材、食材的搭配、烹饪手法等。“有些人无论多努力,都没办法了解美食教育的精髓,不知是因为舌头长期忽略味觉,还是味蕾原本就敏感度较低的缘故。”他表示,一份好的料理,考量的是这道美食带给人们怎样的满足感,除了能够填饱肚子外,味蕾是否能深刻感受美食所传达的滋味,然后从舌尖传达至其他感官,使心灵及味蕾获得多层次的满足。“食物好不好吃虽很主观,但若那道食物让人们都赞不绝口,那么它足以被称作为一道美食。”另外,根据他观察,我国大多人在用餐时较注重食物的价格;用餐环境是较有身份的人才会讲究;至于食物的味道,则是对食物有研究的食客所注重的。
与其入乡随俗,不如保持原味?
国外餐厅进驻本地,究竟要入乡随俗,迎合本地人的口味,还是保持正统原味呢?许通元认为,若该餐厅食物的口味本地人能够接受,无需特别迎合,只要绽放其独特的正统原味。当然融入本地后,再通过本地美食结合成“碰撞”,创造出其他的美味精品,亦是让人期待。
近期,新加坡麦当劳为庆祝国庆日,推出限时菜单——“椰浆饭汉堡包”,采用的均是会在椰浆饭出现的配料,包括鸡蛋、黄瓜、洋葱还有参巴,口味相当地道;而本地麦当劳也在开斋节期间推出限时“Foldover鸡肉卷”,以及迎合本地口味的煎蕊、香蕉口味雪糕,成功引起关注。由此可见,国际连锁店进驻异地时,适度地入乡随俗是必须的,因为对当地人而言,在地口味的美食更有亲切感。
科技与交通的发达,推动各地美食国际化。各国美食入驻本地市场,与传统食物相互较劲,让我国的饮食文化越来越丰富。许通元表示,以1990年代的新山为例,当时并没有太多外来食物,主要食物以客家及潮州美食为主,广东及福州美食相对较少。近年随著新山发展,不但吸引外地人移居,也引进了不少外地美食,包括日本餐、韩国餐、意大利餐、法国餐等。他也指出,各国美食入驻本地将会威胁传统美食的地位。“至于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传统餐馆自己的造化,看他们多努力维护和保持传统的味道。”
老味道需要传承
传统美食需要传承与保留。“在我国,很多百年餐馆最终走上后继无人的局面,让传统美食没办法发扬光大。”许通元指出:“接班人必须有能力、有天赋,可以在传承之馀,发展出更美味的美食。”除了经营者,也得靠食客,“他们必须懂得欣赏传统食物的‘美’。”他紧接著提出了问题:“然而他们(食客)愿意付出多少的代价,保留原有的味道?”他透露近期有一家心属的餐馆即将结业,原因是因为负责人患病,无法继续经营,著实让人惋惜。
许通元表示,大部分国人追捧外国美食乃抱著“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心态,认为品尝国外进口的食物是一种品味的建立,从而变得比别人高尚一些;另一些人则是借由外国食物得到无从出国的安慰。但他发现,很多进驻我国的外国连锁饮食店均没办法保持该有的质素和味道,导致最后国人依然选择直接飞往外国,追求食物真正的地道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