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美学在台湾盛行已有一段时间,近年在本地也逐渐流行开来。毕业自台湾艺术大学工艺设计系的谢沁燕,3年前与伙伴创立“凿工艺”(Zo.Craft),如今在台马两地个别经营。一年多前她开班授课,让给另一半亲手打造信物这件事,从一个浪漫的想法成为一件可以付诸行动的事。
情侣、夫妻、即将步入结婚礼堂的新人,一般上会交换信物,但这些物品通常是花钱购买而来,很难被定义为独一无二。亲手制作的物品本就蕴含更深的意涵,相比食品和摆饰,戴在身上的饰品又更贴近人心。“凿工艺”近来主力推广婚戒制作,收获了广泛的回响。谢沁燕指:“我们想推广自己的婚戒自己做,那往后看著手上的婚戒,就会想起两个人一起参与制作的过程。反之,你到店里直接购买,很多年过去后,可能会记不起当时的感触。你花3小时去挑一枚对戒,和你花同等的时间亲手制作,意义是全然不同的。”
工作室设在柔佛新山,谢沁燕一个月平均会出坡授课一次,有时在吉隆坡,有时远至槟城。访问约在首都蕉赖区的一家茶馆,她说:“在工作室以外的地方教课,除了车程,还要带两箱很重的工具,但为了那些主动询问的人,我就辛苦一点吧。”每一堂课最多只能收4位学员,学费视款式和材质而定,一般落在200至250令吉之间。近3个小时的课程,谢沁燕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指导,“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这也是为什么我采小班制,为了看得更仔细,一有什么瑕疵,马上就修正。所以无论如何,出来的成品绝对不至于不堪入目。”她坦言:“采大班制我自然能赚更多钱,也更省时间和成本,但很有可能会做得不够精细。”
做金工的人很多,打金师傅就是其一,但开班授课的人很少。这门现已被谢沁燕视作事业的手艺,想当初几乎赚不到钱。2016年,“凿工艺”在台湾创立,一年多后,谢沁燕决定回国发展。她忆述:“台湾的市场已接近饱和,大街小巷都是银饰,在网络上销售和到市集摆摊都难以维持生活,需要接一些散工帮补。”事实上,虽是主修工艺设计,毕业后她却在设计公司上班,从事展场设计,“很多同学都没有投入相关的行业,台湾有非常多手作饰品品牌,但除非是自己创业,不然其实没什么工作机会。”因为实在喜欢金工,即便在设计公司打工,也没有放弃私下创作,她后来决定与同学黄宥嘉自行创业。
越不被认同,越不服输
回国后,来自丰盛港的她选择在新山落脚,“我中学念宽柔独中,新山除了有市场,我在那里也有一些人脉,所以决定试一试。”一开始,只是网上销售和参与市集,一直到收到授课平台的邀约,她坦承:“回来的第一年,其实很困难,家人也很反对。那时候,连材料都不知道要上哪找,毫无头绪,都是从台湾运过来。”后来经某金工师傅介绍,才总算解决了材料的问题,但收入不稳定,家人不断念叨,让她备感挫折,“最主要是没钱,苦苦挣扎了半年,幸亏哥哥有给我一些支援。”自认性格倔强,越是不被认同,越是想要做到,她笑说:“开课后,反应热烈,也赚到一些钱,在电视台和平面媒体上也有了一些曝光,家人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谢沁燕不讳言,低潮时有过抱怨,但不曾后悔,“我希望可以带给人独一无二、有温度,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东西,而不是可以用机器量产的。”长相清秀斯文,眼神里却有掩不住的坚毅,她有感,这份事业可以一直做到老,“不一定是一直待在工作室里,可能是培训人,或是想一些新的东西。我喜欢新鲜感,对活动企划也有兴趣。”
对金工有热忱,但那并不阻止谢沁燕做其它尝试,同样地,新领域的涉猎,也不会让她中断对金工的投入。她直言:“创业不似工匠,不能只是有技术,而是什么都要会。要懂沟通,要做行销;文字、拍照、构思活动概念,全都要会,而我一直在学。”
参与他人人生的重要时刻 与有荣焉
除了情侣和夫妻,也有闺蜜、好友相约为对方打造戒指,在众多来上课的人当中,一对约60岁的夫妻让谢沁燕印象最深刻,“是孩子为父母报名,母亲知情,但父亲被蒙在鼓里。他们来到后,父亲一直推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没办法做。后来被说服并投入其中后,他却做得比任何人都认真。”她笑说:“老先生用心地给太太做戒指,感觉特别浪漫。”
当然,世间的人千百种,即便是付费来上课,也会有漫不经心的学员,“虽说来上课,就肯定能带回成品,不至于不堪入目,但也有美丑之分,不够专注,作品就会有瑕疵,看得出做得不够细腻。”她接著说:“学员不投入,我会‘不爽’,也确实遇过来了之后不愿下手,一直要我帮忙的学员,让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要报名。但无论如何,也还是会耐著性子,尽量去协助他参与整个过程,他花了钱,总该要学到点什么才行。”
因为 “凿工艺”,谢沁燕感觉自己参与了许多人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而这让她感到开心且荣幸,值得一提的是,定制服务里有一项是把家长带来的童画转刻在首饰上,可能是孩子的第一幅画作,又或是对他们有特别意义的作品,毕竟画不能一直带在身边,但首饰可以。
说到匠人,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择一事,终一生,出色的匠人必须有匠心,专注认真。而年轻匠人如谢沁燕,兼具对生活的感性理解。既然能想出“自己的婚戒自己做”的行销概念,想必是恋爱中人,她微笑点头,“对方是台湾人,我们交往5年,他不久前到新加坡工作,虽然还是远距离,但又比之前近了一点。”男友毕业自材料系,目前是工程师,对她的事业相当支持,她也不忸怩作态,直言:“我现在偶尔会想像自己将来的婚戒。”
出现瑕疵,马上补救
金工是古老的手艺,人们对金工艺品的想象也往往局限于传统工艺品,开办课程、开放空间,让年轻一辈参与其中,对金工领域的推广和传承不无帮助。谢沁燕坦言:“我当初到台湾深造时也不知道工艺设计是干什么的,当时网络上的资讯也不多,我可以说是误打误撞念了这一科。”起初,她以为工艺设计类似工业设计,但其实工业设计专攻大量生产品的包装设计,而工艺设计则是无法量产的手工艺,除了金工,也包括木工和陶瓷制品。
“我是去了之后才知道这一切,但没关系,我刚好喜欢手工。大一时我们金工、木工和陶瓷3种都学,到了大二,就选其一主修,我选了金属加工。”她指:“以那时候大马的环境来说,这非常冷门,可以说是被看作‘找不到吃’的科系。”回国后到市集摆摊,她曾有过很深的挫败感,觉得自己做错了决定,“大部分顾客不明白手作品的价值,他们会说外面的银饰卖得那么便宜,你的凭什么卖得那么贵!”
但,不能让挫败感停留得太久。如果要说从金工里,学到最深刻的教训,谢沁燕的答案是“补救”。她说:“你已经花了时间去做,要是哪里出了错,或是有瑕疵,那就马上补救,把它弄好弄美。要有耐心,而且每个步骤都要非常专注,否则一个不小心,又会出错。”谢沁燕不是那种一见面就能侃侃而谈的受访者,为什么经历了各种挫折与低潮,却坚持走到现在,她答得轻描淡写,但真正的答案或许就是作为一名金工工匠,本就该做事时专注,出事时补救。是金子总会发光,自认倔强的谢沁燕,硬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面子书:Zo.craft 凿工艺(马来西亚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