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财案,虽是财长东姑扎夫鲁的第二份财案,却是新首相依斯迈沙比里领导下的第一份财案,也可视为依斯迈沙比里上台百日内的另一项重要施政指标。
相对于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在9月尾时提呈的,属于一项中长期的发展策略──第十二大马计划,2022年财案则是短期内通过资源的再分配,以达成施政的目标,尤其如何带领我国走出疫情困境,开启经济重建的工作。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许多行业都萧条。因此,各国政府在防疫之际,刺激经济,派钱纾解民困,就成了重点。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新加坡,到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尼等,都纷纷推出各项振兴经济配套,减税补贴减缓企业的困境,也以派钱这种最“直接、快捷、方便”的方法来纾解民困。
各国政府开销也因此日益庞大,国债赤字一路狂飙。所以,2022年的财案也是我国有历以来最大财案,总额达到3321亿令吉。其中,行政开销高达2335亿令吉,发展开销则是756亿令吉,并预计财政赤字高达6%。
老调重弹的政策
这也是本次财案中,开征多项的税收的源由,如一次性的繁荣税,扩大电子商务服务税、糖饮料税等。毕竟,天下是没有白吃的午餐,人们还是需要回到由谁来买单的问题,因为政府的开支最终也是源自税收来支付的。
无可否认,政府绝对有责任帮助贫苦大众,但财案依然充满著各种老调重弹的政策,如依据肤色来分配资源的手段,其中就有拨款114亿令吉协助提升土著经济地位的措施。
这种延续自1971年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已实施了超过半个世纪,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也会深化分配的不公,尤其是族群内部的贫富不均,更衍生朋党裙带作风。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这已成了政党争取选票,讨好民众的民粹手段,要在短期内改弦易辙已非易事。
疫情之下,政府短期之内要通过财案做到精准扶贫,在于其执行力,而魔鬼往往就藏在细节里。但长远而言,更需透过社会结构改革来帮助穷者脱贫,可是在旧政治结构下产生的新政府,显然看不到也不愿正视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