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内陆税收局雷厉风行追讨税务、旅游税的争议,到扩大消费税征收种类措施朝令夕改,反映了税收不仅是国家通过权力,获得收入维持运作,为人民提供公共的需求,税收也是一种政治的互动及社会资源的调配工程。
尤其在提高税收的过程,若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引发人民的抗拒、暴力抗税,影响政权的合法性,严重的甚至带来革命,历史上有著许多佐证,从美国独立运动到法国的大革命,无一不与税收有关。
在旅游税争议上,除了面对业者的抗议外,也遭到东马砂拉越的激烈反对。这除了涉及税收的分配外,也牵引出旅游事务主权归联邦或州政府的风波,而更核心的问题,则是政府通过征税所获的款项,是否合理、公平的运用?
又如当局宣布扩大消费税征收种类后,引起民间一片不满及非议,这除了与当下经济低迷的状况有关外,是否也与当权者一边向社会征收各种名目税收,填补国库时,另一边却继续因管理不当、舞弊丛生、负债累累,进而令民众对纳税失去了正当及合理性?
尽管,当局在短短一天内,以有关指令没获得内阁通过而取消,然而一些社会人士及在野党领袖普遍认为,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管理问题,背后充满政治考量,以安抚民众应付大选,一旦大选成绩尘埃落定后,将重新出台。毕竟在国际原油价格常期低迷下,我国政府收入大减,消费税成了重要的税收来源,单在2016年就收取了410亿令吉,而2017年的目标则是420亿令吉。
来届大选是消费税实施后的第一场全国大选,虽说之前的数场补选及砂州选举中,在野党打出的消费税课题,无法对国阵政权带来冲击,但在经济持续低迷、当权者丑闻不断下,高压的税收行动会否成了压倒国阵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税收不只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它将影响一国之治理能力,也将牵动著一个政权的稳定及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