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联与土著团结党签署7点合作协议,组成“3+1”联盟,能对国阵带来多大杀伤力?
这是“3+1”并非“4合1”,新联盟并非想像中的完美牢固,大敌当前,“3+1”展现务实态度,放下歧见联手对抗巫统国阵。
说白了,希联3党对土著团结党还有些顾忌和保留,未能完全接受土著团结党为希联成员。若接纳后者,将打乱希联的权力平衡。
一些城市和中产阶级选民对土著团结党及其核心3M领袖(马哈迪父子和慕尤丁)持观望态度,他们的巫统DNA以及对改革的热诚,未能完全说服希联支持者。
“3+1”的共识,同意使用共同标志和宣言,让在野党支持者重燃落实两线制的希望。落实共同宣言的难度不大,过去已有;若能使用共同标志则是大突破,史上首次在野阵线以统一标志迎战国阵。
共同标志与宣言对打造两线制,有正面的推动效果,让选民看到和感受到在野党的认真,也减少其他第三股势力或政党的搅局。
伊党与民联拆伙后,立场暧昧,与巫统欲拒还迎,既合作又想保持安全距离,最终可能两头不到岸,得不偿失,丢了支持者,也失去建立多年的光环。
伊党与前旅游部长阿都卡迪领导的国民团结党(Ikatan)组成和谐阵线,料难有作为。虽然这支杂牌军成不了气候,却能带来分散选票、转移焦点和制造混淆的破坏,消耗在野党阵线的精力。
“3+1”结盟无法回避3个主要议题,这也是一直困扰在野阵线的问题,即首相人选、影子内阁、一对一单挑国阵。
首相人选和影子内阁,是选民评估在野党阵线是否做好执政准备的直接标准。虽然推举首相人选和制定影子内阁的参考价值,多于胜选后的实际部署,但这也牵涉许多谈判和妥协。
从民联到希联,安华是共主也是首相人选,但有瑜亮情结的哈迪却不断从中作梗。
至于影子内阁,去年5月行动党率先宣布火箭版本的影子内阁,让公正党和伊党愕然,民联领导层也未曾讨论此事。
经历505大选及后续政治发展的疲劳轰炸后,身边不少朋友出现政治忧郁症,认为政治离不开争权夺利,自私自肥等负面感观。
民众追求改变的热诚不断被浇熄,有些是故意策划和渲染,一些则是政治人物不争气所致。
“3+1”结盟重燃上届大选,52%选民对改变的期望。不过,也须接受和认清一个事实,这次的结盟以选举为主,执政为辅;所有战术、战略和部署皆以“赢议席”为先,打下江山才谈分配。
此乃阶段性目标,也是当下种族政治根深蒂固,个政党的族群分工机制下,各司其职的最佳方案。大马未能摆脱种族政治,朝野阵线都需种族分工,这也是土著团结党在“3+1”联盟内的重要角色。
“3+1”是选举结盟,能否迈入执政联盟阶段,必须妥善处理上述3个主要议题,否则无法缔造首次政党轮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