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旧国家元首交替之际,国内另两件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一为希望联盟与土著团结党缔结合作关系,二是安华肛交案上诉遭驳回。
希联与土著团结党合作,以及安华的败诉,看似互不关联,实际上却息息相关,不只影响著在野党的版图重组,也将牵动未来政治的走向。
安华的案件上诉遭联邦法院驳回,意味著除非获得国家元首的特赦,否则安华将需服完剩下刑期,直到2018年刑期届满才能获释。这也等于安华将无法上阵第14届全国大选,对希联特别是公正党,则失去了能在大选时主导局势、开创新论述的领袖。
另一方面,希联与土著团结党缔结了3+1合作模式,签署了《7点协议》,以在来届大选,采用共同的竞选宣言及标志,单挑国阵。这也是民联瓦解后,在野政治势力重新整合的第一步,至于未来能否迈向康庄大道,步入布城,就看往后的互动及发展。
尽管在缔结合作仪式上,希联领袖表明,这只是双方初步的合作,土著团结党最终是否加入希联,且待赢了大选后再看。但以目前局势而言,土著团结党与希联的3+1合作模式,将可让土著团结党拥有空间,周旋在希联与伊党之间,调和希联内行动党及诚信党与伊党的恩怨和矛盾,进而可整合、重组在野的政治力量,甚至成为在野势力的真正“共主”。
这绝非天方夜谭,尤其在民联瓦解、安华陷狱的当下,土著团结党的领袖,如敦马哈迪、慕尤丁,显然是台面上,具有威望及统合在野力量的领导者。
虽然一些非政府组织及评论人对马哈迪或土著团结党,在推动民主、政治改革上,依然有所保留,尤其马哈迪或慕尤丁如今“转型”成了反对政治的推手,但两者或土著团结党,至今还见不到有任何体制或结构改革的论述与创见,更别说马哈迪为当年任首相时的威权统治“遗害”认错/道歉。然而,在“共同敌人”大方向下,没有人会排除,左右逢源的土著团结党,其领导人可崛起成为在野党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