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纳吉在政府和巫统的党内地位被公开评价。这是自2009年4月,接任首相兼巫统主席棒子后,面对严施峻的施政审视。
在国外,公开讨论和批评自家领袖并非稀奇事件,也不会被标签为“不效忠”,甚至上岗至“逼宫”论述。惟,巫统的政治生态不同。
纳吉力推的一马发展公司(1MDB)是挤压已久的课题,其负债和营运模式掀起很大争议。过去都在党内私下讨论,揭开神秘的禁忌面纱,民众竞相窥看1MDB的内幕。基层期盼纳吉解释1MDB的疑窦。
纳吉指示,总稽查司调查1MDB账目,之后呈予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审视。惟,慕尤丁却认为,公账会可自行先调查,无需等待总稽查司,抛重话说不能使用公帑拯救该公司。
纳吉与慕尤丁的言论和背后的思路有落差,在野党见缝插针机会,踢爆两大巨头不协调的舆论,两人的表面团结已破灭。
面对巨大要求解释的压力,纳吉选择起诉潘俭伟和《人民媒体》网站主持人陈志刚诽谤;纳吉也也恫言,若伊斯兰党党报《哈拉卡》没有撤回“一马公司资金用以资助里扎电影公司”报导,将起诉《哈拉卡》。惟,《哈拉卡》坚持不道歉和不撤回文章,准备与纳吉对薄公堂。
喊告的法律途径是堵住批评者嘴巴的方式,说明自己愿接受司法程序,一切交由法庭决定,闲言闲语就此打住。
困扰纳吉的负面新闻来源都在国外和网站,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和《砂拉越报告》,难以追击和逐一破解。瞄准纳吉的报导都剑指纳吉家族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施政弊端。
纳吉的施政评价也转至家庭和个人生活模式。家庭成员的举动遭放大检视,对手以罗斯玛对比西蒂哈斯玛、恩顿和珍阿都拉,得出截然不同结论。
回到关键“逼宫”课题,纳吉真的被“逼宫”吗?压力有多大?敦级元老开炮了吗?火力多大?
目前他在党内(最高理事会和各州区部)依然掌握相当强的支持率。迄今3名副主席和三大臂膀依然力挺纳吉,未见离异之心。
若纳吉退位,由谁接棒?慕尤丁?阿末扎希?希山慕丁?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基层和各级领袖未有决定性答案。
虽然纳吉的公共形象受损,对比2008年阿都拉面对的“逼宫”压力,迄今未听闻公开讨论“权力移交”计划或交棒路线图的建议。
阿都拉在308政治海啸后面对巨大逼宫压力,当时的势力主要聚集在时任副主席慕尤丁阵营,马哈迪连开数枪后,多个区部热起来,逼退势力逐渐壮大。
关键点在于巫统老巢的柔佛州联委会会议期间,峇株巴辖区部主席博安提出“权力移交计划”。这加速阿都拉隐退和纳吉接棒的时间。
根据大马国情和议会民主制度,首相可在4种情况退位,即自愿交棒(历任首相退位方式,虽有逼退味道)、输掉大选(不曾发生)、败走国会不信任动议(不曾发生),以及巫统党选主席职落败(不曾发生)。
若依据这些惯例,最可行的逼退方式是通过党内压力和党选程序。掌握区部支持率,就是巩固政权的最直接方式,因为支部领袖拥有票选主席的权力。
虽然纳吉的仕途较为平坦,如今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他绝不松懈,除非他也有隐退之意!目前压力指标尚在可掌控范围。一旦“权力移交计划”出台,意味著他将面对从政39年来最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