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斑蚊传染的骨痛热症,是一种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古老疾病。现今全球每年约有一亿人受到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之一。
在我国,2015年至今不到2个月,短短52天内,就有54人死于蚊症,平均一天一人,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虽然,降雨量和气温为蚊虫提供了繁殖的温床,但令疫情严峻的关键因素,更在于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城市的发展规划及防疫工作上。
然而,政府在防范骨痛热症上,往往把焦点放在个人的卫生意识,如乱抛垃圾,导致沟渠阻塞、或家里器具存水,为蚊虫提供了繁殖的空间,却忽略体制上的更大导因。
譬如,已有许多研究显示,森林的消失会改变蚊子的种类及习性,尤其黑斑蚊的繁殖生态。再加上,失衡的城市发展,尤其城市建设,无法追上人口的增长时,其衍生而来的卫生、环境的问题,也间接为黑斑蚊提供繁殖的温床,让民众暴露于蚊虫叮咬的风险。
如沟渠阻塞滋生蚊虫的课题上,除了是一些民众缺乏公民意识,把垃圾抛进沟渠外,也与沟渠排水量,跟不上人口的发展,再加上当局缺乏维修及提升有关。此外许多因发展规划不当,而空置的建筑,也为蚊虫提供繁殖的地点。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雪州骨痛热症患者高居不下,稳占榜首,是国内的骨痛热症黑区。尤其雪州的黑区如八打灵再也、乌鲁冷岳及巴生一带,恰好也是高度发展的区域。
此外,当局也不时把地方上灭蚊运动的失败,归咎于缺乏民众的配合及参与,然而这或许也与在地的居民缺乏参与地方治理的机制,如没有地方议会选举,第三张选票,息息相关。这直接或间接,使到民众在地方的建设与发展上,缺乏热情、积极与主动,更别说要打造社区的凝聚力,共同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地方选举当然不是万灵丹,但地方选举却可加强民众对地方治理的参与,同时一个须不时面对选票压力,民意检测的地方政府首长/议员,肯定不会让沟渠长期阻塞积水、道路破洞连连。或许减少蚊症,也可从恢复地方议会选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