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期间,几乎每户华人家庭都会满桌的美味佳肴,但有没有想过,这些食物会不会吃不完?而吃不完的剩食往往都会被丢进垃圾桶。
根据数据,我国人民每天制造1万5000吨的厨余。那么1.5万吨的厨余都会如何处理?厨余除了剩饭菜,包括菜叶、果皮、食物残渣等物质,含水分高且盐分也高,所以不适合焚化处理。如果送到掩埋场,可能造成臭味及污水溢出等问题,因此也不适合。那么含有丰富有机成分的厨余,如果能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减轻垃圾处理,更能符合环保效益。
在台湾有专车专门回收厨余,以实行垃圾不落地。每到傍晚或晚上,都会听见“少女的祈祷”音乐曲子,而后,就会看见每户人家提著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及回收物品,在家门前或路口等待播著歌曲的垃圾车到来。随著垃圾车的后面,就有一两部卡车,而其中一辆卡车上备有几个大塑料桶,就是用来收取厨余的。
他们回收厨余后,经由堆肥、饲料化处理后变成可用的资源,即能转化成有机堆肥和饲料,用来栽种蔬果花卉、滋养公园绿地与土壤。
回想起刚踏入台湾时,吃不完的便当直接往垃圾桶丢,结果马上被纠正的深刻印象仍在。而在学校社团会议前常见的,社团提供的便当吃完后,教室前都会放著3个箱子,把饭盒、免洗筷子和厨余分类处理。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当地的小学里。每个台湾人从小就被教导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与回收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看到这样的全民环保意识,令我好生羡慕。习惯了这样的垃圾分类后,回到大马却无所适从。若在家乡,厨余都会直接拿去喂鸡鸭等家禽,但在城市区,没有回收厨余,最后只能全部都丢进垃圾桶。
其实,在槟城也已在公寓设有厨余处理器,协助当地居民处理饭菜蔬果等食物残渣。而有关厨余处理器可将每500公斤的厨余制作为1000公升的堆肥液体。槟州透过这种厨余处理方式,贯彻了把“食物变食物”,有效地减低垃圾量,同时,把厨余变成有益的液体生物肥料,达到环保的效用。
若全国能够实行回收厨余,不但减低垃圾的数量,降低环境污染,甚至也能一并地处理鼠患蚊症等问题。而最重要的是透过这样的方式,教育人民改变生活习惯,不浪费食物,携手打造一个绿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