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华人农历新年过了三分之一,而气氛也开始逐渐转淡了。然而,许多人意犹未尽,也有人陆续开工大吉,迎接新的一年。当中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有人享受年假,但也有人因为拮据,要在日后慢慢“填坑”。
笔者觉得过年没有所谓的开不开心,一切跟自己钱包的“银两”有著莫大关联。然而,每逢过年都有很多人表示:“去年辛苦挣到的钱,就在这个年关用完了。”其实无他,部份就是因为“面子”,没有量力而为,导致最后入不敷出。
曾经看过身边友人为了讨好未来岳父岳母,甚至借钱买个高级礼篮送礼,结果在过完年还要束紧裤头一段日子,才恢复正常。笔者心想有必要“打肿脸皮充胖子”吗?难道不送豪礼就没诚意?碍于面子,与其他人开了一个抽像的战场炫富。结果在拼个你死我活后,连自己也搞得遍体鳞伤。
不过,无论贫穷或富贵,华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面子也就因为在这样的扭曲文化下,也直接催生了“红包腐败”的不良现象。以往小孩有红包拿就合不拢嘴,但现在收到2令吉的红包都被嫌“孤寒”,由于物价高涨,红包的“市价”也水涨船高,飙升到5令吉至10令吉不等,更莫说亲人还要包个好意头的288、388,甚至888或更高的咋舌大红包。就因为这样的恶性循环,新年对于一般工薪族是个沉重的负担,经过新年的“洗劫”后,怎不会闹个两袖清风呢?
人们似乎以为红包跟压岁钱是同一件事,而忘了最初的原意。现在连手机社交软件微信也发起“发红包?抢红包”的新颖电子互动,虽然可借此拉近长者与新生代的鸿沟,但同时也进一步模糊了红包(压岁钱)的真正意义。相传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给压岁钱(即新年红包)是希望后辈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然而现在,这样一种体现亲情的表现却被物质化、功利化,再到科技化,反而使得亲情被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