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是一种农业社会的产物,这个以家庭价值观为传统的节庆,在岁月的流动中也逐渐融入时代的气息。许多新年的习俗,在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的改变下,也逐渐转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但对一些人而言,新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种种变化,令他们有一份今非昔比,新不如旧的惆怅,甚至怀念及追忆那已远去的时代。
例如团圆饭在过去农村╱小康社会时,团圆饭的准备从巴刹选购菜肴原料,到烹煮,是家庭的一大盛事,须动员家庭成员参与,为这丰富的一餐做准备,但随著社会的富裕,加上观念改变下,求方便、省工的家庭,酒楼餐馆的团圆饭套餐,已成为他们的选项。
新年除了丰衣足食外,派╱讨红包、挥春、舞狮、上戏院看贺岁片、出席团拜,对许多人而言,也成了新年的一种仪式。在这吃喝玩乐的仪式背后,不仅承载著传统的文化精神,也逃离不了一种消费主义的行为。
譬如新春的许多贺岁广告,从官联机构到饮料、食品等广告,除了传达维护现有社会结构的价值观,家、和谐、团圆、幸福、团结的意义外,更具鼓吹、美化现有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意识。
然而,在这涨风大起的当下,人们不能不思考,这些新年的仪式,是否是一种传统,还是一种资本主义下,制造出来的需求?譬如新年期间饮食,除了大鱼大肉外,是否可有另类庆祝的方式?能否来个绿色环保餐?新年非要穿新衣,喝上高糖份的饮料吗?甚至我们不能不问,新春是否沦为一种展示财富、地位、消费的家庭聚会?
从佳节种种现象中,也不妨反思生活中的权力现象。如在享用著美食之际,为何社会上还有著一群孤苦不幸的一群;在与亲人团聚起,也别忘了世上还有许多家庭因经济上的贫困或政治的迫害,而无法聚在一起;
甚至在更大层面上,不妨思考本地华人社会的新春舞狮,如何从早年需要准证的限制表演、舞老虎的建议,到如今成为一种官方表演,这些演变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