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风猛刮!大部分的大马人从2014年开始,注定要学习过苦日子,但大马羽总早在今年6月,就已失去了两大金主MAXIS和ASTRO“泵金”。
《马来邮报》披露,这两大企业不再延长赞助合同,导致羽总每年少进账300万令吉,其中ASTRO每年赞助200万令吉,而明讯则提供100万令吉。
这意味著,羽总今后只能依赖马来亚银行(MAYBANK)和青年及体育部(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来支撑所有的运营资金。马来亚银行目前与羽总签下6年合同,第一年赞助600万令吉,之后每年至少700万令吉,赞助总额至少为4100万令吉。
虽然羽总总经理吴志强辩称,两大赞助商并不是“抛弃”羽总,而是鉴于“市场行销策有所改变”而不再续约,但无法掩饰“国球”叫座力下降的事实。
2013年,除了男双云天豪与陈炜木强给球迷一点希望外,还是靠31岁的世界一哥李宗伟,夺得7个冠军和2个亚军,维护大马身为“羽球王国”的颜面。
在现今这个高度商业化的体坛,财力虽不一定等于实力,但若财政捉襟见肘,如何吸引世界级教练,应付球员们的参赛经费、福利,以及青训和基层发展等费用?
世界羽坛有两种经营模式,一是类似中国、日本、韩国的中央集权,因国力强大且财力雄厚,能掌控各地的训练培养,而在这其中,以中国的举国制最为经典。
另一种是如泰国、台湾和丹麦的模式,由俱乐部培养后,国家队可征用,就连国家队教练,也可由俱乐部总教练弹性出任;而印尼是由联赛和俱乐部提供人才。
大马的模式相当“畸形”,除了国家队是全职外,州队和教练都非全职,又没职业联赛,等于以业余基础支援国家队,却又采取“半集权制”,拿百姓的纳税钱供养。
纵观大马体总,领导层由不懂体育的政客挂帅居多。另外,资源分配不均匀,且屡现如总稽查司年度大秀,揭发的“买贵了”事件,也让体育沦为某些人的干捞管道。
今年由于心灰意冷而离开国羽的青年才俊,信手拈来就有阿里夫、米士本蓝丹、谢沂逾等,以及去而复返的郑清忆。
另外,在缅甸东运会摘金、为羽总遮羞的女双温可微与许嘉雯,至今只有在黄金赛中露面,鲜少获得超系赛的磨练;而女单的萧瑟,更是有目共睹。
国力衰弱,企业自身难保,必影响羽总的赞助费,也严重限制新人的国际赛磨练机会。另外,领导层的酱缸文化,以及抗拒改革的内部阻力,都让人看不到前途。
一旦李宗伟退役,大马羽坛靠谁撑旗帜?参照一下国足短短50年内,从叱吒风云的“亚洲之虎”沦为“小猫”,及钩球队失去竞争力,即可一窥未来大势。
若能不把羽总,当成是普腾、柏华嘉、英达丽水、雪州水供公司或马航等国营企业来经营,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谁说体育盛衰,和政治没有直接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