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疫情所带来的压力,令自杀案件频频发生,近来网络世界的发达,当自杀案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分享轻生相关视频或照片,媒体受促进行安全报导,避免轻生模仿现象。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黄国辉指出,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轻生者的新闻和照片会导致“维特效应”,即轻生模仿现象。
他说,此效应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轻生的形式,也就认同了这个消除痛苦的手段。
“社会心理学研究也显示,每次轰动性轻生新闻报导后的两个月内,轻生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了58个。”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2.2%到3.4%,马来西亚的死亡率大约是0.7%,即每1000人里,才有7人死亡,远比国际数字来得低,所以情况其实不如大家想像中来得可怕。”
他认为,网民频频分享新冠肺炎患者离世的消息,导致部分群体误以为患上新冠肺炎等同于患上绝症,因此选择了轻生。
另外,《爱.生命》预防自杀防治协会主席郑友耀受访时指出,轻生新闻在大众传播上公开时,需要考虑到观众可能不只是一般的人,也可能包括本来生活压力大,已有轻生倾向人士。
他说,这些报导或为轻生者的家属,或者以往有家属轻生死亡的人士,带来二度伤害。
他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已有关于轻生新闻安全报导指南,并说不要谈细节、不要放遗书、避免谈轻生方法,尤其是在标题,图像和具体地点方面。
“还有一个常犯的错误是说,可能太过简单(将轻生)归为单一原因,因为我们相信说,轻生是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每个个案可能都不一样,太过简化为单一原因的时候,比如说因为欠债轻生,同样其他欠债的,他就会觉得说,这是一个合理的出路。”
他也说,虽说有些名人轻生,鉴于知情权可能需要报导,但若普通人轻生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其实没有报导的必要。
他认为,报章相反地或许可以报导一些正面的故事,比如一个人在轻生边缘,如何克服困难。
他坦言,最根本或需要更长久时间的方案是教育读者群,若广泛读者群知道轻生新闻不应该这样报导,而报章却仍然以旧有方式报导,读者会排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