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大马疫情从去年至今,反反复复,今年5月更因为疫情加剧,又开始执行行管令3.0封锁行动,在面对疫情、生活生计压力,我国近来传出不少的自杀轻生案件。
根据武吉安曼刑事罪案调查部发出数据显示,今年首5个月,全国共发生468宗自杀案,平均每天有3人自杀。
警方的调查发现自杀者是因为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及债务压力,而选择轻生。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黄国辉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人民会在疫情和行管令下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是因为延长的行管令造成人民出现隔离疲劳(isolation fatigue)。
他表示,此心理现象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和医学部门研究过去大型流行病,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埃博拉病毒(Ebola)、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和马流感,对需要隔离人士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并于2020年3月发表的研究结果。
他指出,隔离疲劳是因为病情而被迫隔离的人的心理反应,不是一般人认知上的压力,而其中的典型反应包括疲劳。
他也说,隔离疲劳也使许多人面对焦虑、忧郁症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问题。
他举例,有些焦虑情况一般人无法理解,如患有哮喘的小孩或曾有喘不过气的濒死体验,因此对死亡非常恐惧;而老人也会因伴侣染疫死亡,担心自己之后无人照顾。
他说,人们会因此感到无聊并挑战行管令、执法人员,也会出现社会暴力,包括对执法人员、医务人员、网络或家庭暴力。
至于出现忧郁症状者,黄国辉说,他们会因情绪低落可能会出现轻生现象,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是一个人在经历一件重大事情后,这事件一直在他脑海里重塑而困扰著他,如有的染疫时需要时候呼吸器人士,或在康复后还是受此经历影响。
另一方面,《爱.生命》预防自杀防治协会主席郑友耀和黄国辉皆认同,人们在疫情期间会担心自己受感染、将病毒传染身边亲近人,甚至是被人贴上标签和排斥,是心理压力来源。
郑友耀指出,即便一个人没有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他的社交活动依然会受到疫情和行管令的影响,只能透过数码方式沟通。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需要爱和归属的需求(社交需求),所以我们的需要不能够被满足时,我们会感到压力。”
黄国辉也说,疫情和行管令下人们无法做生意或无法读书深造面对挫折,也面对资源,如空间上的不足,而经历隔离疲劳。
他举例,一个人长期在家里,家里的环境如大小、灯光、温度等皆会影响个人,因为大家需要24小时都在家里共享同个空间,会感到压迫。
“比如说一个游子单独住在组屋一间房间,无法与朋友会面,就是24小时躲在房间里,这就是很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他说,有的人或许长期和家里关系有冲突,现在大家必须在同一个空间里,出现摩擦的机会更多。
他也指,落实行管令一段时间后,人们的财务状况也是压力源,许多人也因财务问题而轻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