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8日到5月4日,长达48天的限行管制令的隔离,在5月4日后,正式大幅度重开商业活动。这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在5月1日劳动节时,给老板们捎来一个好消息,从5月4日起 在依据各执法单位制定的条件和标准作业程序下,大部分商业活动被允许恢复。
在考量国家经济状况及疫情逐渐压平的趋势,几乎很多州属的疫情数据也在下调,“解封”是迟早的事,然而,试水温解封还是必须谨慎而行,毕竟我国周边国家的疫情还没有看到压平的趋势。
如当局所言,在行动管制令落实期间,我国每天损失约24亿令吉,总损失预计630亿令吉,如果继续延长,每天所带来的损失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恢复。
很多人希望重回到工作岗位,一些自由业人士,手停口停,一些被裁员者希望可以重新开放经济活动,让他们可以及早有机会寻找新工作,一些无薪或被减薪的人士,都希望可以重新工作,因为只有继续工作才能维持生计。而对于商家或企业,多一天的延长,意味著需承担更多的亏损,早日复工,可保证公司及早回到营运轨道。
我们都了解,行管令对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更明白多少人在隔离期间面临经济收入减少的无助及恐慌,然而更多人担心的是,太快松绑用于遏制疫情的行管令,会不会带来第二波的疫情爆发,反助长疫情趋势?
在一些国家,任何封锁限制的放松都是渐进式,我国从第三阶段的隔离行管令下,一跃进到有条件大幅度重开各大经济领域,几乎只是几天的事。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人民真的已习惯以新常态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社会吗?
以新常态生活
生活方式暂时是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个疫情是史无前例的,不“解封”,人民饿死经济崩塌,解封,担心疫情回温。政府也是“见步行步”在走著,前方没有方程式,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所有的政策及决定都是步步为营,即使现在重开经济领域,我们也必须如履薄冰,万分谨慎。
因此在“解封”后,人民的合作及态度是非常重要,要完全控制疫情,我们必须守住一些条规,在疫苗成功研发前,我们必须适应新常态的社会模式,我们必须学习长期与病毒共存,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而即使可以出门后,没事也尽量守护在家,把外出的机会让给必须工作的人,减少人潮的流动,就可以降低交叉感染,我们应该从北海道的解封失败得到教训,北海道从成功抗疫到失败的距离,只有24天。北海道在重新爆发第二波的疫情被迫重新宣布紧急状态,我们不希望在大家努力了48天的行管令后,功亏一篑,又必须重新“行管”。
因此,人民应该努力齐心防疫,提高卫生意识,以新常态生活,尽量守在家中,开业的业者需要遵守每一个标准作业程序(SOP),经济重要,但保命始终排在第一位。
马来西亚人民,我们要记住,这场仗,我们没输,但也还没打赢,让我们继续努力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