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世上有不少开放予公众的大专是由宗教组织所创办、经营,乃至管理,但是——虽没做过调查——由政党所创办、经营或管理的(党校不算),恐怕应该非常少,马来西亚的党办大专诚属非常独特的例子。
质言之,与宗教组织不一样,政党毕竟是准备执政的,有机会掌控一些官方职权、机会、门路和资源,理论上非常不适合经营大专(仅仅创办或还可以接受)。因为一旦成功掌权,其就有可能通过官方优势来徇私,特别关照自家的大专,对其他非官方的民办或私立大专造成不公平的竞争压力,同时也有可能“公器私用”来谋政党利益,如把学校当作“政绩”来大搞宣传,乃至做“情感勒索”。
“丰功伟绩”背后的不公
质言之,如拉曼学院的例子,明眼人应可看出其创办实乃由于联盟/国阵政府在高等教育上贯彻狭隘土著中心主义,为避免当时的公立大专出现太多非土著,也不敢容许非土著创立民办大专(如独大)而挑起部分土著的“敏感”,因而为了安抚当时华社的不满而通过执政成员党马华圆成的。
易言之,当年的马华已开始有点当政不当权,拗不过巫统的土著中心主义及议程,同时又面对华社极大的诉求压力。华人明明作为实践各种义务包括生产、缴税、卫国的公民,却不能在母语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得到公平待遇,连后退一步,要自力办高校也不容许,怎能不“火滚”?
无论如何,所谓“无鱼虾也好”,拉曼学院的创办到底还是帮了华社的大忙,若非拉曼学院,许多第二、第三、第四代华人要晋身专业人士和中产阶级就有点困难。只是,到底不能掩盖的事实是:这些华人本应有权到公立大专享受更低廉的公家补贴的高等教育,而不是被迫选择必须付较高学费且科系选项不多的拉曼学院。更何况,当年付不起拉曼学院学费的华人也并非少数。
如果当年的马华争气点,从根本上为华社争取到合理的公立大专升学保障,或至少争取到华社民办大专(及官方补贴),那拉曼学院或大可不必创立。惟荒谬的是今天某些论者竟然选择性地遗忘或漠视国阵的不公和马华的无能,片面地把拉曼学院的成立形容为马华为华社成就的伟大功业,强替其涂脂抹粉,简直是歪曲历史!
当然,平心而论,马华当年的失责或失败,也不是不可理解,毕竟当年513事件前后的整个形势的确不是那么好应对,能成立拉曼学院,恐怕也确实是“好过没有”了。所以说失败的可能不只是马华,而是整体华社,马华刚好是处在“浪尖”而已。
马华是时候功成身退
总之,不能否定拉曼学院和今天的拉曼大学学院(拉大)的确为华社和国家栽培了不少人才,也不能否定马华在国阵执政期间通过其特殊关系为学院争取到“少许”(相比于大量输送到与巫统有关系的大专)经援。然而,这一切到底还是不能否证政党涉足经营大专是极不健康的。
今天的希盟政府若如打算“整治”媒体公器那样,开始进行大专的“去政党化”,解除或稀释政党在各大专中的制度化利益关系,会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当然,这不应该只是针对拉大,虽说目前因刚好有财政拨款问题而令“身份模糊”的拉大一时沦为课题焦点。希盟政府,尤其林财长在有关拨款的问题上或有点“公报私仇”,的确不可取,但至少其要政党撤离大专的论点,的确是可取、可赞的。
质言之,自90年代以来,整个高教环境已大变,通过政党关系为社群争取“好过没有”的高教机会著实已有点不太相干(因民办和私办大专已遍地开花),不过政府直接补贴民办高校倒还是有其意义。换言之,政党如马华已到了“功成身退”的时机,如果还是执意不放手,让本就为社群而办,非牟利也不应沦为政党“邀功”工具的大专“民营化”,就有点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