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特丽莎梅在1月中旬表明,英国将在3月底正式与欧洲联盟展开“脱欧”谈判。预料谈判将费时2年,一旦谈判达致协议,英国将退出欧盟和欧洲单一市场。英国将取得重新定位:恢复独立自主,重新控制移民政策,与欧盟的前盟友之间建立平等与全新关系。总体而言,英国将牺牲一些经济利益,以换取加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独立的发言权。
英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早在17世纪就进行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最先建立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度。它又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工业生产总值领先世界各国。
更重要的是,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帝国,它曾统治著世界上1/4的人口,其殖民地疆域扩及世界五大洲,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号称“目不落帝国”。因此,19世纪被称为“英国统治下的和平”,也称为“英国世纪”。1860年代前后,英国国力和全球的影响力,达到它历史上极盛时期的顶峰。
20世纪初相对衰退
英国把从它在全球殖民地掠夺来的资源(包括马来半岛的树胶和锡米)化为本国的财富,并将其转化为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强英国在全球的经济势力与地位。目前英国仍是仅次于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的第五大经济体,伦敦是世界的主要金融中心,英镑是重要的国际性通货,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的成分货币。英国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内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0世纪初,英国势力“相对衰退”,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产值先后超越英国。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进一步衰落。尤其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损失惨重。战争使英国国民财富损耗约1/4,出口贸易较战前减少2/3,海外投资总额约1/4被变卖。英国还欠下美国的巨额债务,因而受到美国左右。
战后殖民地民族主义兴起,西方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的殖民地也不例外,先后摆脱英国独立。这使英国元气进一步大伤,加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崛起,使英国沦为二流强国。
英国试图通过“三环外交”维持大国地位,即与美国维持“特殊关系”;作为英联邦集团的主导国家;以及加强与美国及西欧国家的关系,以抗衡苏联霸权。
坚持不加入欧元
不过,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共同市场(后来扩大为欧洲联盟),势力越来越强大,使英国不得不把经济和外交重心移向西欧。因此,它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但1961年和1967年的两次申请都受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是基于反美的立场,担心英国沦为美国打入共市的“特洛伊木马”而否决英国加入。
直到戴高乐下野后,保守党首相希思执政时期,英国第三度申请加入共市才在1971年获得批准,而在1973年正式加入。因此,英国加入共市迄今44年。
尽管在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英国不得不加入欧盟。但它仍然要维持在欧盟内的“特殊地位”。例如,欧盟在1993年建立单一市场,又在2002年建立单一货币欧元,但英国要享有单一市场的好处而加入单一市场,却又坚持不加入欧元,而维持英镑的“独立地位”至今。
英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还在缅怀大英帝国的盛世,尤其是怀念维多利亚女皇时代;保守党内的“疑欧派”一向势力强大,一直主张英国退出欧盟。
德国于1990年统一之后,成为西欧经济和政治势力最强大的国家,主导欧盟的走向,加上欧盟扩大到东欧,目前有28个成员国,英国在欧盟内的势力进一步式微。
脱欧公投假戏真做
保守党首相卡梅伦,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党内的“疑欧派”,主动提出举行“脱欧公投”。他认为英国人多数会主张留在欧盟,因此公投只是走过场。想不到“假戏真做”,英国选民以微差通过“脱欧”,并带动西方政治“向右转”(包括协助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卡梅伦被迫挂冠,特丽莎梅无端端当上首相。
英国正式“脱欧”之后,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毕竟它是与大马有密切关系的二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