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于9月25日以“平常心”造访在吉隆坡市中心以华裔为主的商业区茨厂街(俗称唐人街),竟然可以引起马中两国外交风波。究竟是黄惠康“不够敏感”还是马来西亚外交部“太过敏感”?之前众说纷纭,是是非非,令人称奇。
黄惠康是中国驻马的代表,属于驻在国外交层级的一把手,茨厂街是华人集中的商业区,一向是游客众多。马来民族主义团体“红衣人”扬言准备在哪里再度搞事,黄惠康“适时”的到访,被解读为“情义相挺”,给华人打气。
马中关系近年发展神速,两国贸易逐年增长,在东盟国家的经贸排名中名列前茅。黄惠康关心华商,合乎情理。而拜访的时间又是中秋佳节,前看后看,没有不妥。
我国外交部要升级为“外交风波”,硬是要指责黄是干涉内政,不知有何理据。从黄在茨厂街所发表的“演词”中,看不出是在干涉内政,到是在宣扬“普世的价值”,那些政客要对号如座,心里可能早有“种族的偏见”,不论怎样解读,总是感觉“来者不善”。
黄大使提到:“中国政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针对特定种族或族裔的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反对破坏社会和社会稳定的严重暴力事件”。
当美国与澳洲政府分别对马来西亚吉隆坡阿罗街及周边发出旅游警告时,黄大使如果“不友善”倒是可以如法炮制,向中国发出对马来西亚的旅游警告,那就可以把准备趁中国十一长假到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吓跑”。
自8月29、30日由净选盟号召的BERSIH 4.0吸引50万人走上街头要首相纳吉下台,这个集会被解读为以华人参与者为主。9月16日的“维护马来人尊严”的集会,吸引5万人,则被解读为是马来人对华人的”反制”。种族的影子的这里飞舞,而马来民族主义团体的反制似乎在传递一个对BERSIH4.0的“警告”。916集会充满种族的色彩而获得首相的祝福,其政治的意涵就十分明显。
巫统选择不过问
马来西亚政客寻求政治的“突围”开来最好手段就是“利用种族”,纳吉政府目前面对的“丑闻”已经使得马来西亚政治陷入一场凸显“种族矛盾”的怪圈。纳吉是马来民族,反对纳吉就是反对马来民族。反对势力若是以华人为主,那夸大这种矛盾就能轻易的“转移视线”,成为了达到巩固个人权势的“法宝”。
26亿是政治献金也好,存入谁的户口也好,该怎么花也好,是否需要解释也好,似乎只有马来民族有权过问,只有巫统有权知道。如果马来民族与巫统都选择“不过问”,其他同为马来西亚人的其他种族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吗?
有论者以为BERSHI 4.0只有帮助马来民族更加团结在一起,但完全无视推进马来西亚的民主进程是不能停止的,它志在焕发民主意识,提供参与“民主的平台”,让普世的价值得到彰显与深入民间。
到底捍卫纳吉政府的是大多数的马来民族,还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者?接触更多的马来民族,可能我们会得到“不同的解读”。
中国的强大,或许我们华裔在情感上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会向中国“取暖”,但华裔在理性上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与“国籍”。中国驻马大使的走访茨厂街,外交部没有仔细看清黄惠康的言论,把中国人、华裔、茨厂街联想在一起,自然反应是中国力挺华人,才闹出可笑的“外交风波”。
据报道,外交部的传召信是由副部长理查马力肯签发,不是由部长拿督斯里阿尼法或代部长拿督韩沙再努丁发出,旅游部长纳兹里甚至挺身而出,以免风波扩大;不料最后竟引外交部长阿尼法不满,除了公开力挺副手理察马力肯,并暗指纳兹里干预部门事务。
外交部长阿尼法说,该部不曾撤销召见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以要求后者就造访茨厂街发表的言论一事作出解释。他也说:“作为一个有自主权的国家,马来西亚有必要向中国解释本身的立场”,而且也己向首相纳吉汇报。
虽然政界与学者认为,召见中国大使不影响马中关系,但这场风波却让人窥见大马的政治角力己经渗入外交圈子。政客利用种族课题来转移视线的技俩,在资讯时代是否仍然得逞?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