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理念都倾向与运动竞赛的制度一模一样,比谁更快更高更强——弱者一步一步慢慢被淘汰,到最后被遗忘,充分体现一种现实的残酷。
不久前,中国政府公布了名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改革教育政策,并质询民众的意见,鼓励大家一起讨论及探讨它的可行性。
现在的教育过度注重孩子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补习,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谁在乎过他们当下的感受?那些大人为了无谓的虚荣心,或者是无聊的想法,甚至为了求心安,结果孩子们都变得不喜欢读书,上课也只是为了应酬社会的期望,长大后,大家都变成跟他们父母一样无趣的大人。
实际上,大人一直用自己的角度设定路线让自己的孩子走,把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确保他们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日后进入好公司,却忽略了他们真正的内心需求。
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大脑神经的可塑性,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孩子的神经元可塑性比大人高,所以不管是任何形式的教育,如果能够从小著手的话确实比较好。因此,如果说小学的教育是迈向世界的入口,一点也不过分。万一孩子们都害怕上学,把学校当作一个可怕的地方,甚至怕了老师,那这种教育方式绝对是失败的。
若真的是这样的话,倒不如让孩子回归以前的生活方式,孩子是精力的集合物,这一个阶段,也是他们用身体去认识事物,而非用抽像的概念思考事物的重要时期。不如教会他们怎样与自然互动,找到更充实的快乐。从某一个时期开始,我们的孩子似乎活在萤光幕前的世界,还有包括漫画、电动游戏等这类电子化的次文化产品,他们觉得这些都比真实世界来得有趣好玩,这样是很危险的。
成功的教育,应该做到孩子喜欢在学校流连到不想回家,因为他们毕业过后记得的往往不是考试作业,而是跟朋友(学习)相处的回忆。同时,也要考虑到不擅长读书的孩子,协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比起那些成绩常常拿到优等的孩子,其他的人也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存在价值。如果教育能够从根本改变观念,想必孩子们也能够朝气勃勃地生活吧。中国的大人已准备改变了,希望我们的孩子也有如此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