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度国立大学的新生录取名单公布之后,乱象毕出,一如既往。仅仅马青教育局就接获了361宗上诉个案,当中144宗的高级教育文凭优秀生考获4.0满分。
年年月月,一再轮回,马华公会副总会长颜炳寿律师既见之,也忍不住要在社交网站推特上留言抱怨:“20年的优秀生上诉工作,已经很够了。明年若再发生,大伙带队去扎营占领教育部好了。”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当前的一个版本,怪罪的是优异生选读热门的医科云云。为此,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表医生因此“劝请学生及家长不要以为医生行业很好做”。
此话何解?《东方日报》记者报道,蔡细历表医生解释,这是因为“如今时代已不同,若大多数优秀生都选读医学系,一不小心大马可能成为医生过剩的发展中国家”。
蔡医生指出,全国虽有120多间医院,只有不超过50所可以提供学生临床实习。换言之,每年国家栽培逾5000名医科系学生,一所医院不可能容纳超过100名的实习医生;如此一来,将会导致医院里的医生比病人还多。
国内医生将过剩?
此说听来非虚。大马医药协会(MMA)早前推算,国内医生将在2015年过剩。傅向红在〈“医生过剩”是个问题吗?〉也援引时任医药协会主席的郭光龙(David Quek)贴文,显示实习医生爆增三倍:从2008年2297人增至2010年的6253人。
2008年大选之后入阁卫生部长的廖中莱2011年接受《星洲日报》专访,还曾透露政府打算建议国内国立和私立大专学府停办医学系课程5年,解决实习医生过剩的问题。
认识这些,我们自可明白吴启聪医生在〈非读医科不可?〉也提出的佐证:“政府已禁止任何学府在这5年内设立医科,同时,医生的政府服务期从5年改成4年、牙医从3年改成2年、药剂师从4年改成2年,这些都是医务人员开始过剩的迹象。”
尽管如此,多和好,两者之间,谁都知道,没有必然的关系。不管医生是否已比病人还多,但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医生素质呢?何况,南中国海两岸还有0医生的一马治疗所。请问蔡总,大马真的可能一不小心成为医生过剩的发展中国家?
而且,人口是不断增长的。2013年的2800万人,所需的医生比率,和2015年的需求,必然并不一样。卫生部、教育部和人力资源,是否愿意就此作出详尽规划,未雨而绸缪?
医生的必然条件
好吧,就算医生“已经”过剩,这也不足说明一个个满分的优异生,活该被排除医学院门外?纵然他们参与的课外活动或许不怎么样,那是成为一名医生的必然条件吗?
高等教育局应该知道,医学院不是一个普通的科系,最终关及的是一国人的健康,涉及的是一国人的生命。听诊、判断、急救、开药、手术,复检,所需要的确实是一颗金头脑!
当然,我们也深为认同,仅仅考获4.0满分,当然不是长驱直入医科的通行证。然则,考生亮眼绚丽的成绩,仍然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检验标准。那么,为何将之彻底排除门外?
录取大学的新生不是you help me,I help you的儿戏,也不当是政治交易的牺牲品。遴选的不当,遭殃的也不只是成绩4.0的学生和爱子心切的家长,而是这个国家的医药体系。
反之,高等教育局录取国内成绩最佳的考生,奖掖他们,培训他们,磨练他们,造福的是整个社会;同时还能因此吸引慕名而来的外国病人,而为国库赚取可观的外汇。
看到朝野的权贵,富甲的名流,一旦生病,不论大小,都在第一时间匆匆预约,飞到国外,十万火急登门最好的医院求救世界级的名医,我们自能体会了这一点的真切。
开发旅游医疗
举例言之,308前,2006年6月,前首相阿都拉在澳洲柏斯一家医院动了鼻窦炎的“小”手术。505后,2013年5月,雪州大臣卡立向苏丹殿下请假4天,飞往德国检查身体,寻求治疗。
可惜,蒙蔽了双眼,高等教育局的官员,选出的名单往往不是best也不是better。推演下去,支援医疗系统的二线、三线职工,抱歉地说,似乎也是如此。这样,吾国怎么开发旅游医疗还在其次,油田干枯,这个国家如何转型成功,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