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华教契约”在热烘烘地闹了老半天之后,总算露出了“端倪”。董总6月12日终于把证明有“契约”的信函公告天下,以证视听。
马华不甘背黑锅,早前不停反击董总不要乱给马华定下“莫须有”的罪名,要求董总出示“典当华教”的真凭实据,董总“骑虎难下”,不得不“亮剑”,让社会来公断。
公布的教育部教育政策策划与研究组主任查利阿兹(ZahriAziz)博士所写的公函,是董总力证马华在17年前准备1995年教育草案时,曾与国阵成员党及非政府组织达致“独中统考文凭维持原状”的协定。
凭一封公函不能代表什么,必然是马华的直接反应。
“典当华教”的天大罪名,任何政党确难承受此罪名之重,毕竟它在政治上将会起著巨大的社会效应。马华的重臣纷纷表态,以期撇清与此无关。
1995年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冯镇安指出,马华不可能与国阵达成协议,以独中维持现状来换取修改教长能改变华小与泰米尔文小学的协议。他说:“没有这样的协议,我们绝不会同意。这是制造话题,用谎言来抨击马华。”
1995年担任马华总秘书、教育局主任及内阁部长的陈祖排直指:“马华不能这样‘吃死猫’,事情要查个水落石出,以免被一小撮躲在‘华教金字招牌’后面的人,拿来大做文章。”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表示,马华没有典当华教,当然并不存在马华接受独中统考维持现状,以换取修改教育法令第21条(2)条文的协议文件。他说:“马华将查明此事,如果董总一直强调这点,一直讲到很爽,一直骂,如果证实没有(文件)的话,我们懂得怎么做。”
马华副总会长曹智雄说:“马华历年来都高度重视独中和华小教育,并以捍卫母语教育为己任,因此,董总应该停止攻击和妖魔化马华。董总一再咬著这个课题不放,对任何方面都没有好处。”
现任的副教育部长魏家祥认为,各造也应分辨所谓的政党行为和政府行为,不应把两者混在一起。“若是《华教契约》是由国阵决定,那这是属于政党行为;若是必须用在政府行政上,就必须获得内阁同意,才能正式成为政府的行为。”
“无力感”来自何方?
其实,再多的“圆话”都应该找回火苗的源头。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在“520申办关丹独中”和平大集会落幕后指称,碍于现有教育法令、政策及历史协议已经阐明了独中的数量,他不能就增设独中一事回应华社。他表示“现阶段,我们受这些决定限制(政策、法令和历史),如果没有更改政策和修改法令,我身为教育部部长不能作出任何决定。“
身为副首相兼国家的二把手,对独中都“无能为力”,我们还能有更大的期望吗?当然,副首相的“无力感”,是来自于何方更大力量的阻扰?这里留下许多疑点。他要董总细读教育法令,同时了解法令条款的真正含义才发言,如果董总的法律顾问都看不懂教育法令的玄机,那必然存在制定法令背后的“第三只手”。
华文独立中学被认为是马来西亚教育体系里的“怪胎”,一方面,国家领导人一再公开肯定和赞扬华文独中对国家的贡献,从2010年开始更颁发奖学金给50位高中统考成绩最优秀的独中生,同时2011年起接受独中生以高中统考成绩,再加上SPM国文优等的成绩来申请政府师范课程。此外,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都承认统考作为入学的标准,就是邻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也不断录取统考的优秀生到该国就读。另一方面,尽管我国《联邦宪法》保障国民学习、教授及使用母语的权利,但要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却难如登天,现在要办一所独中也窒碍难行,原因何在?难道契约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左右华教的前路?
法令是死的,但当我们都看到《教育法令》根本没有阻止华社设立独中,但为何法令的解读却可以“各说各话”?人是活的,为什么不能承诺对“法令”的解套,让死的法令得以复活?
董总公布的“信函”是否能证明契约存在的可能,这里充满许多想像的空间。
对马华而言,契约的争议已经无意义,董总期待的是尽速解决悬而未决的华教困境。马华反击董总最好的武器不是一再的标榜自己,而是用事实证明如何立即解决眼前的问题,包括承认统考与复办独中。
民联重申一旦执政准备承认统考及复办关丹独中,国阵政府难道没有看清政治的现实,还再刻意为难华社,难道真的力不从心,被契约所困绑?
事实上,只要当前的政府是“手中无契约,心中有契约”,照样让华社在发展华文教育的路上磕磕碰碰,举步维艰。
政党轮替的重要,是个不容忽略的选项,如果华人社会还有犹豫,那典当华教的戏码只会继续未完的剧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