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近年来可谓波谲云诡。一方面,旧的政治秩序难以改弦更张,正逐渐消亡;另一方面,理应取而代之的新政治秩序仍未明朗,更存在许多矛盾与冲突。

柔佛闪选,可以说是新旧秩序博弈的关键战役。

马来西亚政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混沌中寻获新平衡的潜力也不容小觑。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政治秩序”是定义国家、法治和与民主问责的概念。本文将重新审视在过去几个时代维系马来西亚体制的政治和经济理念,探讨导致从旧秩序转变为新秩序的原因,并探讨可能会在2020年代发生的进展。新的政治秩序需在国族认同、民主建设和经济正义等关键因素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历史转折点

政治危机、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和地缘政治的转变决定了马来西亚在历史上的转折点。然而即使以上所罗列的综合因素全都出现,仍然无法保证会发生变化,政治领袖在迎接挑战、引导转变的领导力也是关键因素。改变需要由领袖来引导整个社会去适应、接受、重启。当然,领袖本身也可能是造成逆转的原因和造成负面影响的催化剂。

马来西亚在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巨大的转变。学者邱武德敏锐地点出过去半个世纪里两个经济政策和政治纲领合并的“政治秩序”,即新经济政策(1971年)和2020 年宏愿(1991年)。

此后,马来西亚自2005年以来经历了“失落世代”(2005-2021)。在此期间,我国一直在没有秩序的处境下随波逐流。

1969年5月的全国大选和随后的种族骚乱,导致多元族群的“独立契约”被迫让路给以马来人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1971年)时期。1991年,新经济政策的秩序再次转变为多元民族愿景的“2020年宏愿-马来西亚民族”(Vision 2020-Bangsa Malaysia)的宏观叙事。

但到了2005年,巫统-国阵开始在政治上向右转,重新强调新经济政策。由于巫统向右转,腾出的真空,间接提供多元族群的在野党联盟通过占据族群政治光谱的中间路线,配搭中间偏左的经济理念而崛起。这些转变最终为2018年推翻巫统的史诗般的战斗奠定基础。然而,旧的秩序崩塌,新的政治秩序还未成形。

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去的四个时代,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


独立契约时代

独立契约时代(1957-1969),其精神在联邦宪法中阐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国殖民政府、马来统治者和联盟(Alliance)之间的重大妥协。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赢得英国治下的1955年联邦选举。由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依循“协商主义”的政治范式,即由各族群的精英代表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众,在谈判桌上相互谈判妥协。

当时的经济主要以原产品贸易为主,工业化程度非常低,即使是替代入口商品的工业(import substitution)也极为罕见,无法符合年轻一代对就业的期望。精英做出的妥协也被认为对大众不利。随著越来越多的政党挑战现状,以及约1964年大选到1969年大选期间,种族之间的紧张局势持续恶化,联盟在1969年大选失去了各族选民的支持。这一点与后来联盟宣称1969年大选只有非马来人投票支持在野党联盟的错误观点完全相反。


新经济政策时代

新经济政策时代(1969-1990)的特点是国家大幅度增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重新分配经济机会,让马来小市民拥有在社会中向上流动的机会,此举却同时让非马来人普遍感到极度失望。新经济政策的双目标为:不分种族地消除贫困,并重整经济结构、消除种族和经济之间的经济分工。1969年大选,巫统失去马来人支持及513骚乱,被当权者说是因为马来人贫困、各族间不平等的就业机会、收入及财富、以及非马来在野党的挑衅所导致的。在首相阿都拉萨的领导下,一群强硬的马来领袖组建国阵以取代联盟,加强巫统对其他联盟伙伴的主导地位。国阵政府此后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彻底改变了我国的民主性质,也强行打压在野党的行动力。

在经济政策方面,马来西亚决定顺应当时美国公司的外包浪潮,开始大规模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创造了许多在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这些行业的报酬相对较高,吸引许多年轻国人为了更好的工作和教育机会从乡区迁移到城市。这股由各族国人组成的移民人口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尤其是来自乡区的马来青年,转向宗教和宗教活动寻找情感和社会支持,从而让伊斯兰教在政治领域的角色和影响力更为吃重。

马来西亚也在1973-1974年的全球石油危机期间,在境内海域发现了石油。与独立初期相比,如今由国内华裔资本提供的就业机会已大大减少,因此“头家政党”马华今后的发言权也持续减弱。巫统对其盟友的支配地位越来越高,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石油开采带来的资金使国家得以趋向更为专制的治理模式。

1985年,国家经济陷入低谷,首相马哈迪和财政部长达因通过放宽新经济政策,开放让更多的国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加入。这大胆的举动有效迅速扭转经济状况。到了1988年,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增长。对我国来说最幸运的是,随著美国和日本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日本以及后来的台湾和韩国公司改为迁往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显然,旧的政治秩序在198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褪色,尤其是在1985年经济衰退之后。马哈迪领导下的国阵于1982年通过收编安华加入巫统,借此吸纳影响力日益壮大的伊斯兰主义者及伊斯兰议程,迫使在野的伊斯兰党陷入困境。伊党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以道德制高点作为回应,推动色伊斯兰色彩更重的议程以自我区别于巫统,结果造成非马来人和中庸马来人更加疏离伊党。当时民主行动党代表著另一股非马来在野力量。

1986年全国大选,分裂的在野党无法形成强力的挑战,国阵安然获胜。然而,巫统很快就在隔年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内斗。巫统经历了1987年4月激烈的党选和1988年2月遭法院宣判为非法组织后,落败的挑战者东姑拉沙里被禁止加入马哈迪新成立的替代政党“新巫统”。在国会被迫与反对党并坐的东姑拉沙里通过他的新政党“46精神党”,与伊斯兰党和民主行动党分别组成联盟。尽管马哈迪最终顺利赢得1990年大选,但他非常清楚,如果非马来选民继续支持在野党,而马来人的选票进一步分裂,国阵最终将失去政权。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他必须果断采取行动。


马来西亚民族时代

2020年宏愿—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时代(1991-2005)以多元民族国家的叙事,巫统成为占据政治中间的联盟。2020年宏愿和马来西亚愿景之所以会被采纳——部分原因是马哈迪被局势所逼,部分是出于他的政治本能以及他意识到要政治话语的迫切需要。由于在野阵营组建了第一个大联盟面对1990年大选,马哈迪知道他必须争取非马来选民支持,以防更多马来选民背弃他与新巫统。

从长远来看,推出马来西亚的身份认同也有经济考量。由里根和撒切尔发起的新自由主义革命冲击了全世界,也深深影响马哈迪在这一时期进行重大经济创新,如私营化。把新自由主义放入马来西亚的框架,就形成了“任何人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文化权力与社会经济地位和机会”的思维。因此,虽然1970年代出生的非马来学生会抱怨大学固打制影响他们深造,但他们的弟妹在1990年代有机会到私立学院谋求升学。正是这种“使用者付费”换取文化权力的模式,让马哈迪及其政党在1995年大选中继续吸引非马来人的支持。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安华被革职事件严重损害了马来西亚在全世界的声誉,也让马哈迪的领导地位蒙上了阴影。这个国家再次变得内向。正如学者佩平斯基(Thomas Pepinsky)所说,马哈迪通过“从国际撤退但在国内发起进攻”,尽管被年轻的马来选民唾弃,他依然凭著“2020宏愿-马来西亚民族”争取到足够的非马来选民支持,赢得1999年大选。


失落的世代

“失落的世代”(2005-2021)以经济停滞和政策无目标漂移为表征,也见证了巫统的右倾和国阵的萎缩。反对运动从中受益,最终促成净选盟大集会和2018年希望联盟的选举胜利。马哈迪的继任者阿都拉诉诸于中间立场,在2004年大选中取得空前的胜利,但也许正是出于同个原因,他在2005年无法承受巫统右翼的猛烈攻击。身为巫统青年团团长的希山慕丁选择在巫统大会上挥舞马来短剑,瓦解了巫统自1990年以来汇聚更广泛的跨族群支持所集结成的“2020 年宏愿-马来西亚民族”大联盟。

最初,我国在2008年的政治大海啸只是社会强烈反对巫统右倾的直接反应。然而,在野党很快建立起信心,民联(及后来的希望联盟)成为长久的中坚力量,也受益于巫统的萎缩,最终在2018年推翻巫统-国阵。其实,巫统的颓势在2013年就已经非常明显。那一年,国阵只获得47%的选票,而在野党民联则获得了51%的选票;尽管如此,国阵仍然靠拿下222个国席中的133席,保留执政权力。

前首相纳吉曾试图以“一个大马”(1Malaysia)的口号和新经济模式(New Economic Model)将话语带回中间——他尝试微调经济结构,但在面对来自土权等右翼团体和巫统内部势力的阻力时,他立即浅尝辄止。由于纳吉自己陷入了一个又一个贪污丑闻,尤其是人尽皆知的一马弊案,他转而采取更专制的措施来阻止党内和在野党的异议者。他在任内扩大由公帑资助的社会援助,特别是针对B40群体的援助成为主流,但同时却推出引起极大反弹的商品和服务税(GST)。此外,大量非法来源的资金被用来为他的政党、联盟竞选机器与网络军团以赢取选票支持。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上海女子赴瑞士安乐死 父亲:不接受也要接受 年轻人定要爱惜生命

阅读全文
张玲遭禁锢在村屋内。

5旬汉囚禁施暴女大生5年 妻女助兽夫“追生儿子”

阅读全文
消拯员积极朝阿丽娜广场礼堂顶棚灌水。(图由消拯局提供)

租用市议会礼堂庆生 宾客玩烟花玩出火

阅读全文

诞下黑皮肤宝宝丈夫“脸绿了” 上海女子:没去过非洲

阅读全文

李强感动安华访华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选举前夕 多州严防选后暴力事件

阅读全文

祁毓里:假使《海奥华预言》是真的

八方论见

法国人米歇尔戴斯马克特(Michel Desmarquet)的《海奥华预言》(Thiaoouba Prophecy/Ab...

阅读全文

郑文德:控烟减害比无烟国务实

八方论见

自政府开放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允许开放堂食后,大多数国人虽遵守堂食防疫标准作业措施,但不少烟民却被发现依然我行我素的在餐饮店...

阅读全文

朱家健:始于吉隆坡的北京冬奥故事

八方论见

故事回带到201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7月31日,中国北京在最后一轮投票击败哈萨克阿拉木图...

阅读全文

黄苗菱:阿占,纳吉怎样逃避问责

八方论见

贪污是马来西亚的一大问题,而其对人民及整个国家带来破坏性的伤害。在短短的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大型一马公司丑闻而其未偿债务仍...

阅读全文

祁毓里:疫情英文

八方论见

语言是一个活体,随时间呼应周遭事物演化而改变。处方式语言学(Prescriptive Linguistics)和描述性语...

阅读全文

轶夫:华教记忆一一概说光民中学创办高中部轶事

八方论见

2022年是母校一一诗巫光民中学创校七十周年暨开办高中部五十七周年。然创校历史和退出津贴成为独立中学的历史,皆有历史记录...

阅读全文

黄苗菱:不要捏造宗教论述来转移焦点

八方论见

伊党主席哈迪阿旺日前在社媒发文,批评媒体未审先判,即使事件尚未获得法庭审理,却大肆报导涉嫌犯错的人之新闻的言论,令人大跌...

阅读全文

振民:从勒令清空洞穴庙宇说起

八方论见

日前,怡保区多间洞穴庙宇,包括南天洞、佛母洞、东华洞、观音洞等,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接获拆除洞穴内所有神像设施,并在30...

阅读全文

冯久玲:71个春秋──老韩水果点土成金

八方论见

南马古来县沙威客家新村是马来西亚客家先民最早的落脚地;先人一步一脚印成就了现在渐有规模的小城镇。有上万名客家人在这里安家...

阅读全文

蓝记华:要自救先自强

八方论见

过去的一年,许多人陷入困境,有灾困、疫困、情困、业困、局困者等等不一而足。大家总想解困自救,都会苦思冥想脱困的因由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