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任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后的首项任务,是代表部长东姑扎夫鲁到布鲁塞尔出席东盟-欧盟建立关系45周年纪念峰会的联合会议--第十届东盟-欧盟商业峰会。活动其中一环是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阁下对谈。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执行单位。曾任拉脱维亚总理的东布罗夫斯基是该单位相当于副总理的执行副主席,负责打造“利惠人民的经济”(An economy that works for people)。
东布罗夫斯基的职位头衔非常有趣,我借此强调贸易的真正目标,就是为了让小市民受惠。国际贸易要利惠欧盟人民,也必须利惠马来西亚和东盟人民。东盟秘书长林玉辉阁下也在同一个会议呼吁欧盟和东盟致力于在东盟各国打造中产阶级社会。
要让欧盟-东盟/欧盟-马来西亚贸易利惠小市民,我们应考虑以下的观点:
第一,欧盟和东盟应该更紧密合作,确保贸易和投资计划以打造中产阶级社会为主旨。
著重于创造体面就业机会和中产阶级社会的贸易和投资计划,必会得到广泛、各阶层人民的政治支持,就算面对巨大的社会变动,仍然可以永续经营。
巨幅的社会不平等,加上自特朗普主义崛起后的美国政治纷争、英国脱欧,还有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社会动荡的大环境下,我们更需要认清全球化贸易和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提供体面薪资的优良就业机会,和东布罗夫斯基的头衔一样,打造“利惠人民的经济”。
第二,鉴于俄乌战争和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等地缘政治风险,欧盟应该重新调整和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总体的关系。
自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以来的30年里,全球处于承平时代,让大多数人认为大国之间的博弈和战争已不复在,其实不然。
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包括还没消失的新冠病毒流行病、气候危机、俄乌战争,还有很可能会持续多年的中美竞争。
全球经济开始打造韧性供应链,由过去强调经济效率 “just-in-time” 的精益化适时生产模式转型为"以防万一"经济安全的“just-in-case” 模式。
在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东盟国家正正为欧盟营造了缓冲区。过去两年,欧盟多个企业因为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开始把贸易和投资企划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
欧盟若能认清东盟在目前多变的全球政局中可以扮演的中间势力角色、强化东盟与欧盟之间的互惠经贸往来,双方都能从中得益。
与其被动地等待全面的贸易协议完成,东盟与欧盟之间应该探讨如何尽快达成局部互惠方案,以建立更牢固的互惠贸易关系。
第三,大家常说的“志向差距”,更贴切的形容词其实是“能力差距”。
永续性、气候变化、森林开伐和劳工权利保障等课题常被视为阻碍东盟与欧盟贸易关系深化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过程的绊脚石。
东盟国家一直在采取措施改善以上课题。同时,一些东盟国家在特定领域,如数码化,甚至比欧盟更为快速成长。东盟国家并不是不符合欧盟在永续发展或气候变化议题的雄心壮志,而是面对能力的差距。因此,欧盟应该注资强化东盟区域的能力和生产力,拉近双方的距离。
比如说,欧盟可以透过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或商业投资改善东盟在永续性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应对能力。
东盟国家拥有相对年轻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产阶级社会,有能力在国际贸易方面扮演更重大的角色。
2022年是全球多个领域的分水岭。欧盟和东盟国家之间更紧密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将有助于这两个区域更好地应对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