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地区华文独中“爆满”,学额僧多粥少,许多学子不得其门而入。对于此现象,《星洲日报》的解释是:中文有价。
当真是如此吗?据我所知,国内的改制国民型中学(以下简称国中)一般都设有华文班。学中文,何须去独中?如果华人家长选择独中是因为中文价值,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也不会说关丹独中行双轨制是“华社意愿”。
但不可否认,独中比起国中是有不少优势。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修改课程纲要,把国中搞得一团糟。例如英文教数理政策,改了又改;道德教育,也很为人诟病;还有,政府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而把历史列为必修科,结果牺牲了地理课。更糟的是,国中没有获得政府足够的拨款。它们的设施,比起得到华社赞助的独中差了一大截。或许就是这些原因,造成许多华人家长选独中舍国中吧。
尽管如此,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是有很多华裔学生会在国中上课。原因有二:首先是独中的学费高昂,不是所有家长所负担得起。何况要是独中生毕业后选择海外深造,又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第二是国内并非所有城镇都有独中。没有独中的地区,国中仍然是华人家长的首选。
有鉴于此,华社在支持独中之际,也不应该遗忘国中。很遗憾的,《星洲日报》为了推销独中,有意或无意的贬低国中,虽然这家报社有不少重量级人物,如主笔张立德和执行编辑林明华,都是国中出身。
这世上有很多人,驾的是廉价车,但他们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拥有法拉利。国内很多热爱华教的人士,本身是国中毕业生,却对独中情有独钟。在他们眼里,独中就是教育界的法拉利。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发表的文告,“母语教学”(mothertongue instruction)有双重意义:第一是指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第二是指以母语作为教学科目。改制国中绝对符合第二个条件,所以严格来说它们也是华教的一部分。
国中和独中就有如丰田和本田,都是我国华社的资产。我们应该同时支持这两种学校,而不是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