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非一日建成,更不是一块石头雕成的。文化是生活历史的深厚积淀,文史工作则是滴水穿石的层层透视。《学文》的创刊就是燃一点星火,惟有藉众人的助燃才势成燎原。
《学文》是一本文史研究半年刊,内容兼具专业与普及性质,旨在鼓励本地文史研究与普及文史知识,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与促进文史工作者的交流。《学文》所设的栏目包含传统文史课题与马来西亚文史课题的研究。
《学文》创刊于2012年6月,第二期即将在2012年10月底出版。今后则定期每年3月份、10月份出版。
兹将《〈学文〉创刊词》附于文末。希望《学文》的燃烧即使暂时无以照亮一片天空,但也至少能为本地文史工作带来一丝暖意。
《学文》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与我们共同耕耘,一支寒梅能吐春,点点星火也可以带来光明。
有意投稿或者订阅《学文》的读者,请电邮:xuewenbiannual@gmail.com。
《学文》创刊词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坐标,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然而吊诡的是,文化的兴盛往往不在于呵护经营那根细线,乃取决于那一颗颗散落珍珠的发光发热。
杜甫所谓:“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当现实的黑手企图掩蔽那根细线,则看似散落的欣欣珠光将愈耀眼。屈原上下求索并不为筑就楚辞的大殿、陆游细雨骑驴亦非要凿开宋诗的堂奥。黑格尔笑称为“理性的狡狯”。我们相信,文化的串联不在于摆出线索,按部就班地收罗那一颗颗珠子;而是任其散落的珍珠就地发光,随地的星火连成一片光明。
这是《学文》的信念,文化的光与热源于所有个体的燃烧;一隅的缺憾都不成全璧。我们呼吁最大的参与度。因此我们著眼专业,面向普及。
文化的建设固是一个多元性发展,集合众白才能成就全白之裘。我们提倡集思广益,鼓励理性辩论。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建设,联系母体文化的传统,恰恰正处于“照著讲”与“接著讲”之间——借一句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诠释,即“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马来西亚华人底文化”。
诗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凡冥冥中的黑手企图模糊那根细线,则遍地遗珠的闪烁将愈夺目。钱锺书说:“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我们相信,惟有正视历史才能展望未来。这就是罗素说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发展的一切可能性。
这也是《学文》的信念,文化的建设既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游谈无根。我们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因此我们珍视本土,不废传统。《学文》半年刊,本诸夫子“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之意。或以为这是夫子“绘事后素”的题旨,殊不知那纯属“必不得已而去”的权宜。
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们相信,“学”者效行、“文”者错画,二者不偏废才是“文质彬彬”。
这更是《学文》的信念,我们以严谨求实为依归:专业与普及并重、本土与传统兼顾。
据此提出《学文》创刊六大宗旨,冀与同仁共勉之:
普及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
鼓励专业学生的研究风气;
培养基础扎实的学术新血;
树立文史研究的良好范式;
深化本地课题的严谨研究;
促进学术人员的讨论交流。
《学文》愿为一颗散珠的能量,借众力以发光。
作者:《学文》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