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里杨紫琼凭借《妈的多重宇宙》横扫各国际奖项,并于日前成为奥斯卡首位亚裔影后,各媒体和社交平台随即出现铺天盖地的恭贺与祝福。
在那么多的恭贺中,“大马之光”最为常见。除了杨紫琼,每回有大马人在国外得奖或有好消息,我们也总常见新闻标题突出他们与大马的关系。
比如凭借《梅艳芳》摘下2022年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廖子妤、2020年凭借《南巫》荣获金马奖的导演张吉安、几年前主导澳洲科学研究团队而研发一种可以杀死超级细菌的分子之华裔博士蓝舒洁,甚至是最近张学友发布的新歌《又十年》的幕后班底都是大马音乐人等。
遗憾的是,当我们冠以“大马之光”或标榜这些人士的大马身份之时,有否反思这片国土或大马政府在他们一路走来给予了什么协助?如果没有的话,那又是否形同另一种“抽水”(占便宜)呢?
尤其是那些到香港和台湾演艺圈发展的大马人,访问中总有类似的场景:未成名前蜗居在一间小房间内,每天三餐不继,甚至熬过吃面包这种省吃俭用的艰苦日子,毕竟没有多少人有家底丰厚的拿督老爸支持。
就算拥有显赫家世的杨紫琼,也曾在1995年拍摄以电影特技人为题材的《阿金》时,从一座18米高的天桥一跃而下,致使颈椎严重受伤而差点终身瘫痪,休养了近一年。
名扬海外
如果《又十年》没被张学友选中演唱,这首好歌交给一直留守大马或其他歌手演唱,肯定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这首歌的作词人管启源在其专页提到,这两三年已没人找他写歌词,感觉已被这市场放弃,但他心底仍以曾靠著才华与相信的事而创造黄金十年引以为傲。
如果这些名扬海外的作品或人物,没有走出大马并在国外取得成绩的话,那还会否为大马带来殊荣呢?在每一次提到“大马之光”时,我们曾否反思为何他们非要走出大马不可呢?
每当有这种反思或讨论时,一些人就会提到人才外流这回事。但我其实并不认同,因为当我们说著这话时,就需承认选择留在大马的就是庸才。我反倒认为,大马拥有的丰富与多元环境犹如肥沃的养分,遗憾政府和政治人物却没有好好的去深耕这片土地,让这片国土的每一个我们都能美丽绽放。
就正如一些在海外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在大马成长的背景让他们拥有多语能力、能够包容与更快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成为他们在异国打拼的很好竞争条件。惟,由于大马的一些环境和条件却让他们无法回国发展,包括就业和发展机会和薪酬等,尤其是在科研和艺文领域的发展更为有限。
说一句“大马之光”很容易,但这些“大马之光”的成就全凭他们个人在国外的打拼、努力与坚持所换来的。比起什么“马国明放假”或搬出合照来抽水,我其实更希望政府能认真思考,如何打造一个让全民都能发挥所长与安居乐业的环境,让国民以“大马”为荣,而不是仰赖“大马之光”。